多重难题亟待解决
无疑,在以电力为核心的未来能源体系中,为实现电力系统减碳的目标,必须使得清洁绿色的能源供应有响应需求的能力,太阳能热发电和抽水蓄能都是目前看来最经济的实现手段。
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过去因为成本较高以及技术不确定等原因,一直饱受诟病。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王志峰博士表示,目前国内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工程造价较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弱,缺乏系统集成及运行技术。
该观点得到了官景栋的高度赞同,他从多层面分析了光热发电的短板。
核心设备国产化层面。尽管根据电规总院的调研,我国光热发电领域部分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但此类设备缺乏核心参数和实际运行经验,因此核心关键设备(如:高温熔盐泵、熔盐阀门等)仍需依赖进口。
投融资层面。融资不利,资金链维持难度很大。投资人信心不足,由于国家相关政策不明朗、投资过大、收益时间过长以及新技术等问题,使得项目融资不利,资金链维持难度很大。
技术层面。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国产品普遍存在运行经验少、相关技术参数不足、缺乏设计、运行及维护的经验等问题。因此行业信心不足,缺乏有实际运营经验的项目方和承包商以及缺乏成功的大型参示电站项目。
具体到设备技术方面。光热发电的关键部件——聚焦集热管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德国肖特和西门子两家公司垄断,且产品售价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光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步伐。可喜的是,近两年来,国内已经有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的研发,并试制出样管,有望在规模化生产后大幅降低成本,让光热设备整体成本的下降迎来一线曙光。
记者注意到,国家能源局下发的《通知》中,要求未来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以槽式导热油、塔式水工质和塔式熔盐等三种技术路线为主。据与会专家介绍,槽式技术从结构上看,由于其吸热管比较长,导致热损失较高,存在效率低、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少的问题。塔式技术相对较新,是将太阳光聚合在更多的镜面上,再反射到一个塔上,发电效率更高,但控制、集热及储热等技术细节也较复杂。塔式熔盐的介质熔融盐,要求系统保持一定温度且维持24小时运转不能出错,对电站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也会更高。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来讲,尚无法支持光热发电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