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11-06 08:53:18
来源:招商证券
(三)、进入光伏元年,健康持续发展
1、我国光伏产业结构重心变迁,进入光伏元年
我国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也就是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从行业利润分布状况来看,中游的电池组件环节利润最为单薄,而上游的硅料、硅片制造以及下游的光伏电站利润丰厚。
我国光伏产业自2006年开始了第一轮的快速发展。在200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0兆瓦,在2007年就飞速增长到1088兆瓦,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家,后续几年还一直保持很快的增速。事后看来,正是欧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促使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第一轮跨越式增长。这轮增长的特点表现为“出口拉动型”。
从2011年欧美市场逐渐饱和开始,光伏行业产能开始过剩,行业形势恶化。特别是在2012年美国开始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随后不久欧洲也加入贸易战,我国光伏产业严重受挫,大批企业倒闭,开始进入“寒冬阶段”。为消化过剩产能,同时又适逢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之机,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电价补贴到并网保证等方面,大力促进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建设及运营光伏电站,开始成为光伏发电行业的重心,行业利润向下游转移,上游制造业也借此开始复苏。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轮光伏热是“内需拉动型”,是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到现在我们才真的进入了光伏元年。
在新的光伏产业格局下,原有的上、中、下游的利润分布如下:
●随着最近几年上游环节的产能过剩和价格大幅下跌,该环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体利润呈下降趋势。虽然目前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制造企业盈利上浮,但是大部分的订单基本集中在特变特工、大全新能源和保利协鑫等几个大型企业,“强者恒强”的局面进一步凸显。
●电池组件是光伏发电行业中利润最单薄的环节。由于该领域的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电池组件附加值低导致该业务毛利率较低,而中小企业在控制成本上又无法与龙头企业抗衡,因此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竞争或者被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市场趋势。在2014年,我国前十家电池组件企业的总产量超过市场总量的一半。
●光伏电站终成利润最丰厚的环节。2012年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受挫,产能无处消化。为保障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在国内消化过剩产能。目前光伏电站收益率高(10%-15%)、现金流稳定,自2014年掀起建设热潮,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这个在逻辑上是必然的:“内需拉动型”的驱动方式要求光伏电站的运营利润丰厚,才能创造更多的光伏电站建设需求,从而才能消化上游产能。
2、政策助力,扫除新模式发展障碍
光伏产业从“出口拉动型”到“内需拉动型”的转变,需要改变政策扶持对象,确保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的顺利实施。从2013年开始,以国家能源局为代表的能源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光伏电站的发展。这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电价补贴:2013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正式确定集中式地面电站及分布式电站的补贴电价,是对光伏发电最佳的政策支持文件,成为国内光伏电站建设中一道分水岭。
光伏发电的整体成本仍然远高于传统能源发电,相应在售电电价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补贴。对于集中式光伏电站,执行标杆电价:全国按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分为三类资源区,分区制定集中式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统购统销模式):0.90、0.95、1.0元/kWh。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