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就是社会保障,五年前吧,在成都那次双年会我讲从柴米油盐向房子汽车和大宗消费的转换。虽然今天我们讲的是智能,讲的互联网+,但是要知道,在今天的美国,就两样东西,一个房子,一个汽车,这两个东西仍然占家庭支出的50%以上,这仍然是他经济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所以现在我们进入时代之后,耐用消费品和大宗消费有没有制度的支撑,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解决人们对预期的问题,解决人们的不安全观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就不能为这种消费创造条件。你可以看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就在这里。
首先还是看收入的绝对值;以法国为例,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为2500欧元,约合17500人民币,以他们的工资水平,安装一个3-5万的家用电站,不过是3-4个月的工资,而我们国家的工资水平,即使以6000人民币来计算,安装3-5万的光伏电站,几乎要半年-一年的工资收入来支付,这样显然对中国人而言压力要大不少。
这样数目不小的消费支出,而我们并没有其他的贷款渠道,而几乎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完成。谁能告诉我,为了建个家庭电站会去银行贷款?宁愿不建设,也不会贷款来建设这个电站的,这估计是很多人的想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孙教授分析的:
一个就是社会保障,五年前吧,在成都那次双年会我讲从柴米油盐向房子汽车和大宗消费的转换。虽然今天我们讲的是智能,讲的互联网+,但是要知道,在今天的美国,就两样东西,一个房子,一个汽车,这两个东西仍然占家庭支出的50%以上,这仍然是他经济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所以现在我们进入时代之后,耐用消费品和大宗消费有没有制度的支撑,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解决人们对预期的问题,解决人们的不安全观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就不能为这种消费创造条件。你可以看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就在这里。
百姓的钱,你我的钱都留着小孩读书,家里人看病等大额支出用,从这个角度而言,谁会掏出这么多钱来投资一个5年还回收不了成本的光伏电站呢?
没有各种社会保障,一般百姓都不太愿意进行这种数额不小的光伏电站投资的。更何况投资周期长,中间还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电站质量问题,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问题,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也许不投资于光伏电站,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不过是今天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所呈现问题的一个侧影而已,而家用光伏安装不给力,更是国内社会经济,消费乏力出来的症状。终究人是中国的人,产业是中国的产业,总离不开整体中国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