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要求示范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0年达到30%,2030年达到50%;到2020年,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到2030年,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镇公共交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全面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
在可再生能源供热方面,支持在崇礼县率先建设100万平方米跨季节集中储热与被动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供暖示范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目标设定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融入传统电力系统。”仲继寿指出,国际上这一比例一般为20%,这将缩短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对可再生能源行业是最大的利好。
大覆盖:低碳的不仅仅是冬奥场馆
2022年,世界注目的冬奥会将在北京赛区(冰上项目)、延庆赛区(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崇礼赛区(雪上项目)举行。
在建设低碳奥运专区方面,规划提出,力争2022年冬奥会前崇礼县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区内推广。仲继寿认为,这也是规划的一大亮点,即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打造低碳奥运场馆、低碳民居,推行低碳市政和交通。
他同时透露,后续将针对崇礼赛区运动员村、媒体村等大型冬奥场馆建设1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级的太阳能集中供暖工程,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都将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热力和电力。除了在电力平台上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还将利用电动汽车建立绿色智慧交通网络,并采用换电电池等移动电源替代50%的汽车电池,作为冬奥会电力的备用电源和调峰电源。
“我们还希望将薄膜光伏发电与农业生态大棚结合起来,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还将农民脱贫与低碳奥运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双赢局面。”他同时希望,将崇礼县城既有建筑被动低能耗改造工程与打造冰雪小镇环境结合起来,营造东方达沃斯,“目前这一目标既呼应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的冬奥理念,更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