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广东某光伏电站与农业开发形成捆绑 光伏之都方兴未艾

发表于:2015-08-03 00:00:00     来源:突袭新闻

求解缺位的产业聚集

对于国华电站的困境,任浩宇并不意外。“广东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适合于经济水平、产业聚集程度更高的珠三角,河源尚不具备发展大型光伏电站的条件,不可只强调全产业链覆盖而盲目上马。”

河源光伏产业面临的窘境远不止国华电站的亏损这么简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各自为战,产业聚集效应的缺位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我们跟汉能、中晶、旗滨等基本没什么业务往来。”左力斌表示。此外,作为河源光伏产业龙头、走非晶硅薄膜技术路线的汉能与同城的中晶、旗滨之间更是没有交汇点。

这一说法得到主管部门的承认。“尽管我们涵盖了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但产业规模还很小,产业融合还有问题。”谢伟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除去前端的石英砂开采加工,河源光伏企业数量只有十余家。据其估算,今年上半年,河源光伏行业产值约为20余亿元,每年石英砂开采量只有五六十万吨,用于光伏玻璃原料的仅为十几万吨。“数据统计比较困难,行业集中度不高。”谢伟东称,数字虽小,但也意味着发展空间巨大。

而作为光伏产业的后来者,国内几个传统的光伏重镇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河源借鉴。江西基本围绕赛维LDK进行产业整合与布局,区域内其他企业基本依附于龙头谋划技术与市场,与之相似的是尚德所处的江苏。另一种模式来自浙江,该省光伏产业以中游组件和电池为主,不同于前述两地的是,其走的是产业园模式,地方政府有意识将企业聚集在各个产业园中,形成较强的融合关系。

“当时在布局光伏产业时,河源没有找准核心企业和产业园,以前和当下,汉能所倡导的薄膜太阳能都不是市场主流,以这样一家企业为龙头来布局,对产业链的整体规划而言难度很大。另外,河源目前为止没有布局真正意义上的光伏产业园区,这也是个瓶颈。”任浩宇分析称。

“既然选择了汉能作为龙头企业,就要围绕它来做文章。”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围绕核心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成为河源光伏产业突围的当务之急。事实上,河源当地政府亦看到这一软肋带给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

“我们的产业融合还有问题,比如中晶没有用汉能的薄膜,当然这是因为两家企业的技术路线不同,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因为转化率低的原因,市场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企业的前瞻性,因为薄膜用途十分广泛,还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玻璃等。未来我们将围绕汉能进行一些必要的产业链整合,从招商引资政策上入手,努力寻找一些能与汉能配套、融合的企业,在资源配置、财税支持等方面多方位支持企业和产业发展。”谢伟东表示。

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光电转化率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差的劣势,但这一劣势正逐步被扭转。汉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最先进的薄膜电池板转换率已达15.5%,且稳定性瓶颈也得到有效缓解。如果这一说法成立,这与晶硅电池板平均17%的转换率差距已大大缩小,其优势还在于更为廉价的成本。

“规模小并不可怕,不能实现产业的有效融合才可怕。”任浩宇表示,围绕汉能进行产业链整合,充分利用珠三角庞大的太阳能市场,走精专道路要比全产业链模式更稳妥,因为在整合速度极快的光伏领域,江苏、浙江、河北等光伏大省一旦复苏,对身为后来者的河源十分不利。

在他看来,河源光伏产业打造追求全产业链未必是上佳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许更适合这个华南光伏新城。

“相比于江浙沪,广东地区光伏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但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未来将是光伏下游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优势巨大,河源适时布局颇具战略眼光,但必须快速占领区域制高点,掌握市场话语权。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契机。”任浩宇表示,如何利用好石英砂资源很关键,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资源完全消化在本地,必须打破地方封闭格局,背靠珠三角这个大型市场,将重心放在广东,打造一个区域性光伏重镇就很不错了。

光伏之都”突围之路尚远

实际上,河源“光伏之都”的梦想轨迹中,深深打上了“产业转移”、“高新区”、“汉能”和“光伏寒冬”这几个烙印。

河源坐落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中上游,资源及交通优势较为明显。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弯道超车?河源最终选择了手机生产、机械制造和新能源。由此,高新区应运而生。

至于为何相中光伏产业,朱小强解释称,一方面得益于河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的超白石英砂,石英砂系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另一方面身为新能源的太阳能光伏符合河源高新区的规划思路;再者汉能老板李河君是河源知名乡贤,投资家乡理所当然。

“汉能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杀出的一匹黑马,但也不排除昙花一现,所以河源面临的压力同光伏巨头赛维LDK所在的新余、尚德所在的无锡十分相似,万一费尽心思引进的龙头企业倒下来,其产业布局基本上就宣告失败。”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不过,就目前情况看,尽管汉能状况远未达预期,但对其下定论尚为时过早。

初尝甜头之后,河源试图开足马力乘胜追击。无奈,光伏行业寒冬不期而至。

“汉能进驻之后,我们还谈过其他项目,但由于大环境不佳等多种原因,就连签约的项目都搁浅了。”朱小强言谈之间仍遗憾不已。

在汉能于河源签约一年后的2010年11月29日,对外宣称首期投资60亿元、年产能过百亿的恒泰豪太阳能光伏项目在高新区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但次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大环境迅速恶化,此前严重的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投资方在慎重考虑之后,宣布河源项目紧急刹车,且再无下文。

无独有偶。据谢伟东介绍,前几年南玻集团也曾同河源方面商讨投资事宜。但由于双方想法不一致未能走到一起。

朱小强将上述变故归咎为行业大环境突变,光伏行业的寒冬使河源在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中放缓了脚步,事实上,作为龙头的汉能也同样未能独善其身。

朱小强告诉记者,汉能基地首期建设基本竣工,设备于去年年中调试完毕,不巧的是,由于欧美市场的利空打击,以海外市场为主的汉能近一年多以来只是小规模试产,截至目前产能仍未真正释放,主要承接一些金太阳示范工程,河源基地的发展状况元未达预期。

不过,河源并未因眼前的困境而停止光伏产业的布局和扶持,自今年以来,河源推出诸多举措提振光伏产业。

以招商引资为例,在今年初,河源东源县按照市级部署,在硅产业园成功引进一批从事硅微粉加工、光伏玻璃生产、石英板材生产等石英砂深加工及上下游企业共60多家,合同投资总额超70亿元。

然而,尽管目前面对大企业只有一家汉能、产业规模尚小、产业聚集度尚低的现实难题,河源方面称将出台更多政策,调动更多资源,争取早日破解。但方兴未艾的广东光伏之都,如何在新一轮行业变迁中突围,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新闻排行榜

    本周

    本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