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辉阳光在全球各地都有定点代工网络,退出价格协议,并不意味着公司退出欧洲市场,其还可以通过公司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向欧洲各国供货,这样欧盟也无法监控,这也是昱辉有别于其他光伏企业的优势,也是其敢宣称退出价格协议的底气。”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对媒体表示。
中盛光电也对媒体表示,事发后公司马上配合了欧盟的核查,对于欧委会提出的相关疑问也一一作答,并且与欧委会召开了独立听证会,进行了深入沟通和对话。虽然一再澄清,中盛光电全球上下游整合的商业模式仍未得到欧委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该公司决定不再通过中国市场发货欧洲。
中盛光电的高管表示,退出MIP并不会对公司产生很大影响。“经过了几年的布局,我们也有全球化的组件生产安排,未来将通过其他地区出口欧洲。”该高管表示,由于MIP协议规定的一些条款对于客户来说较为复杂,为了避免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现,退出MIP,通过其他地区出货反而可以保障客户的权益。
阿特斯在声明中也强调,欧盟委员会所作的任何决定将不会对阿特斯201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业绩产生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业内人士也对记者坦言:“按照欧盟的价格承诺,中国组件没太大优势,特别在价格上,由于现在组件厂的利润差,如果是建电站的话,还不如直接采购当地组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退出MIP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影响并不大。”
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就光伏达成“价格承诺”协议,当时看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欧洲市场的急剧萎缩,导致了当时承诺价格和配额成为了一纸空谈。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销往欧洲的组件数量在5GW以内,较当初的7GW相差甚远。在此背景下,2014年初,中欧将双方的价格承诺下调至0.53欧,即便如此,也不能使欧洲市场重新振作起来。
“欧洲市场的不温不火,已经成为了多数中国组件厂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目标销售国。”丁文磊认为,当时的价格协议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情况下,基本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不过,丁文磊强调,即便如此,欧盟委员会依然不依不饶,以中国组件厂家不遵守承诺为由,多次要求对中国组件出口情况展开调查,这样最后的结局就是,企业直接放弃欧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