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光伏盒子了解到,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称“晶澳”)主席兼CEO靳保芳就提出了私有化意向,斥资额约在4.14亿美元。尽管晶澳并未公布退市后上市公司的具体规划,但多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其有望杀入A股,实现价值回归。
全球化布局
据靳保芳提出的要约,其将以每股9.69美元的出价收购其余股份。《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靳本人在晶澳的持股数为15.63%,若按上述数据计算,靳保芳或将斥资4.14亿美元进行回购,晶澳将消失在美股名单上。
2014财年,晶澳的实际营收为113亿元,运营利润6.625亿元,净利4.46亿元,一改2013年亏损4.265亿元的局面。此外,当年该公司的毛利率为15.6%,总出货量高达3.1G瓦。上述出货量相当于2014年全中国光伏装机量的近三分之一。
与诸多A股光伏公司不同,晶澳的全球化特性明显。
去年年报显示,目前其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其中,电池线主要设在河北、江苏;电池组件放在了上海、安徽及河北,硅片则集中于江苏及河北等,2015年马来西亚工厂将有400兆瓦的电池片落地,南非则有150兆瓦的电池组件项目。总体而言,其电池总产能将达3900兆瓦规模,电池组件和硅片分别为3650兆瓦、1000兆瓦的规模。
2012年、2013年,晶澳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约有30.87亿元和30亿元,2014年增长至37.42亿元;而去年,随着日本和其他地区收入的提升(如日本由2012年的4.36亿元增至38.53亿元),使得其全年的总收入也大增。
另一方面,该公司用了2年的时间做了整体战略调整,从一家电池占比较高的公司,逐步过渡到电池组件占比较大。如在去年,组件和电池占收入比重分别是82.3%和16.1%,而在2012年,分别是60.2%和35.1%。同时该公司也在涉猎电站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