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2014年中国光伏圈有两家与背板材料有关的公司上市,他们是杭州福斯特与苏州中来股份。
上市并不稀奇,有意思的是,这两家材料公司上市后的市值比哺育他们的组件公司市值大出很多。并且,上市背后的业绩实力主要依托其最大客户的支持,那么这算是比较少见了。
以中来股份为例,上市之前,中来股份的主要客户来自于韩华、中利腾辉等国内光伏公司,中来的业绩与他们的需求成正比关系。几年的积累,中来逐渐积攒起一定的实力,上市后,客户拓展更见顺利,其也加快了融资扩大产能的步伐。
据业内人士反应,此前中来股份只是一家二线的光伏背板公司,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主营涂覆型背板。由于背板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缺乏高的技术壁垒与标准,因此早年在背板需求高峰期,仅中国就形成“百家混战”的竞争势态,中来是其中一家。
市值与阵营
百家竞争的背后意味着有一个支撑的市场,据PV-Tech了解,如果以1GW需要700万平方米背板测算,全球40GW产能则需要2.8亿平方米背板,按照背板均价20元(税前),每年约有总价值6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潜力。
在光伏发展的早期,背板材料的供应主要来自海外公司,外资背板品牌如康威明Coveme、肯博kremple、伊索沃尔塔Isovoltaic、3M、日本东丽等,加上台虹Taiflex,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近两年中国光伏市场的兴起,国内背板厂商逐渐增多,凭借本地化优势及成本控制,以赛伍、明冠、中来、海优威为代表的中国国产背板材料供应商获得一部分市场占有率,也因此从众多中国光伏背板企业中脱颖而出。
如此,两大性质公司对弈的局面已然形成,另一方面,阵营之内的背板公司相互竞争亦同时存在,在各有优势,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对如今相对领先的国内外光伏背板材料公司而言,意味着此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拼资本”时代。
围绕价格的“战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同时也是背板材料的最大需求市场,是中外光伏背板材料供应商必争之地。
对于国产背板厂商而言,应对眼下最大的光伏市场,纵然拥有本地化优势,但如果不能获得大量资金的支持,也将会在这轮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个中原因在于虽然背板投资门槛并不高,但以目前行业付款条件及账期而言,客户付款恶化,付款期普遍为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需要光伏背板供应商有足够的资本周转。从谈判角度观察,材料供应商基本不具备强势的议价及付款谈判能力,组件制造商真正享受着“顾客是上帝”的待遇。
也因此,迫于价格走低与账期风险,不少国内外光伏背板公司逐渐淡出市场。
“前几年不是这样的,背板材料供不应求,组件厂商购买Tedlar背板都需要排队,后来国产背板厂商的突破才有了背板价格的下降,其中不乏多家组件制造商积极支持国产背板的研发生产。”据多位光伏背板供应公司销售人员反映,2010年背板价格在100元左右,2014年降到20-30元,涂氟型背板价格只有十几元。
合同方面以前是一年一签,后来是一季度一签,现在是每月一变,价格月月在降,利润空间一直在下降。继续以中来股份为例,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2014年上半年光伏背板平均售价及毛利率逐年下降,详情见表1。
值得指出的是,中来股份采购的氟材料报告期内有一半来自国内,成本相对较低廉。而其他多数背板商更多的是采购国外相对昂贵的氟膜或氟树脂,毛利空间更加狭窄。
国产背板的兴起一方面加快了背板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也同时把海外背板品牌从高位上拉了下来。
为了拉回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市场,海外背板公司也付出了比以往更大的努力与让步,对于他们而言,拓展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本地化服务与价格。
康威明CEO Gianpaolo Fedrigo向PV-Tech表示,2014年公司背板销量相较于2013年呈现25%的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美国。其中由于组件商的产能占据全球的七成,中国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量都非常可观。
为了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如今他们在张家港的工厂将投运新的生产线,实现产能翻倍。据了解,外资背板公司在国内设厂的还有肯博、伊索沃尔塔,除此外台虹也加大了对大陆的市场推广力度,其背板关键材料Tedlar? 聚氟乙烯(PVF)薄膜供应商杜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价格是将海外品牌背板拉下神坛的直接导火索,然而,质量是产品的核心,尽管国产背板不断有突破,但伴随而来的质量问题曝光也一同存在。
对电站业主及投资商普及组件封装材料常识是一项必要工作,有一种策略叫客户的客户指定封装材料,组件封装材料对电站的收益率产生关联影响,在近两年的中国西北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建设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这成为海外品牌背板引领使用含氟背板及价格回归的切入点。
于是,问题回到起点-产品本身。
山寨背后谁在创新?
曾经有一度,为了寻找更大发展空间,使背板更环保,伊索沃尔塔尝试过一个“面面俱到”的材料创新,试验了一种新材料-3A(PA/PA/PA尼龙材料)。看过《PV-Tech PRO》此前背板报道的读者应该对此材料有一定印象,它曾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某光伏上市公司组件产品中大量试用过。
为什么尝试3A?
据PV-Tech了解,现在使用的含氟背板在耐候性方面有卓越表现,是一款目前比较理想的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其中TPT结构背板是目前唯一一款经受25年考验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发现其有一个劣势,即回收问题。
“氟材料背板没法回收,但PET和3A材料可以回收。”赛伍科技CEO吴小平道破其关键,尽管赛伍也主营含氟背板,但面对这一针对性问题,吴小平并没有闪烁其词。
随着大规模电站越来越多的建设,一些早期的电站存在了一定年限,组件回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科学环保处理废旧组件是下一阶段光伏产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据了解,含氟背板含有卤族元素,在组件报废后若通过焚烧处理会产生氟化氢等毒性气体。如果采用掩埋处理,因为其化学结构很牢固,估计1000年内都无法降解该成分。改用其他方式,氟同样很难处理。
吴小平说:“伊索的初衷是好的,他们想解决背板回收问题,所以试用3A,但是这种材料吸水,透水率高价格也比较高,试验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了,伊索转回复合型背板。回顾背板的演变历史,在应用材料上的创新,赛伍最惧怕的是东丽、伊索、3M、霍尼韦尔,他们都具有原创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是复制者,甚至包括康威明,康维明走了自己的独立道路,总在努力创新变革材料,对背板的认知高于很多背板供应商,这些材料供应商对世界背板进化都发挥了作用。”
吴小平表示赛伍正在积极研究回收问题,以及新材料背板。对于此问题,杜邦(中国)公司付波博士表示,含氟背板组件的回收有专业的处理方式,但对技术有一定要求。
除了投资进入门槛不高,产品容易山寨是早年出现众多背板厂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关键材料所用的薄膜都可以买到,这很简单大家都可以做,膜加工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在背板急需时期,能有货就行。
然而事实上,制作成最终背板成品,复合型背板对膜的处理及加工很关键,胶水也很重要。有些背板厂商处理工艺好,做出来的背板产品就好,有些厂商工艺不到位,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经不起考验。
即便其中做的比较优秀的台虹、肯博、伊索、赛伍、3M、SFC、霍尼韦尔、中来股份、乐凯等,每家的处理工艺都不一样。
针对工艺的创新,中来股份的涂覆型背板算是一个奇葩创新,该公司技术总监孙玉海这样介绍,“中来研发的涂覆型含氟背板,既是膜又是胶,没有界面,膜胶一体化,良品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与PET形成化学结合。”
上述背板厂商都在做探索创新,按照眼下的使用情况而言,每一种背板都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含氟背板有一定的回收问题,PET有使用寿命问题,涂覆型背板容易脱落,3A材料背板水汽透过率高等。
材料需要创新,才能使产品不断完善,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于组件厂商及电站投资商而言,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对背板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比如根据电站所处环境进行选择,成本考量也是一部分,预计未来组件厂商选择背板会呈现多样化需求甚至定制化,这需要背板厂商有足够的技术研发实力。
除此之外,价格下降与过高销售费带来的利润压力会同期存在,成本控制与资金实力将是光伏背板公司保持优势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