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失败之殇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天威集团在新能源行业折戟沉沙,首先是因为在硅料投资上的失误。
天威集团曾在四川乐山等地投资多晶硅生产企业,并且为公司带了不少收益。但是几年之后,这些公司相继破产——2014年1月,天威硅业申请破产;2014年12月,新光硅业正式破产;2015年4月,乐电天威破产。
破产的主因,是硅料价格暴涨暴跌。
上述人士介绍说,2001年他留学归来时,国际上硅材料价格很便宜,约30美元一公斤。但是2004年后,国内外太阳能行业火爆,硅料价格一路上涨,到了2008年上半年,每公斤硅料涨到400多美元。这是多晶硅的“暴利时代”。
较早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刺激了国内很多企业投资建设多晶硅厂。
设立一个上规模的多晶硅厂需要耗资数亿元,其成本包括设备、基建投入,运营以后还有不菲的能耗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晶硅每公斤综合能耗为140度电左右,此前曾高达350度电。此外,还有尾气回收问题。“多晶硅生产中氢气、硅烷,反应不完的大部分以硅烷气体存在,必须回收,回收技术以前达不到直接排放标准,会导致环保问题。”上述人士说。
后来进入多晶硅制造领域的企业的大多投资额度小、技术门槛低。上述人士介绍说,“当初投资的多晶硅厂获利颇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能耗高一些,但是仍然能赚钱,并且利润丰厚。但是如果价格回归,国外厂商的优势则更明显。”
此后,硅材料价格一路下跌。到了2012年,每公斤硅料价格从2008年高点时候的400多美元跌至17美元,已经跌破成本价,包括天威集团投资的硅料厂在内,几乎全军覆没。
在四川投资的3家硅料公司亏损严重,根据2014年财务报告显示,共计产生13亿元的坏账,这些公司从各家银行所借贷款也无法如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