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早就出去看看了。”
黑龙江双鸭山至海南海口、浙江长兴到青海海南州,李河君行走在大江南北,指点四海山川,他的薄膜世界比任何一家国内光伏大公司的布局都要气魄许多,规模亦是空前。
在他的思维里,做光伏的竞争对手都是在做“小光伏”,而汉能要做的是“大光伏”。李河君所绘就的举世蓝图,因为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力,因此也就留下不少谜团,至今无人破解。
为何分散布局?
国内主要的几家光伏中下游公司,都没有汉能所布下的阵仗大。常州的天合光能(TSL.NYSE)组件生产基地集中在常州、湖北仙桃等;阿特斯太阳能(CSIQ.NSDQ)主要在苏州和常熟做电池及组件;英利新能源除了把自己的多晶硅业务放在海南之外,其大本营始终是在河北保定。其他如中电光伏、中利科技、海润光伏等一波公司也都把工厂放在了华东地区,而且各有侧重城市。
汉能的生产基地在哪里,答案是:全国各地。汉能所做的是一个庞大布局,其中既有海口、河源等华南城市,还横跨成都、青海等西部地区,长兴、常州、南京、禹城甚至路途遥远的黑龙江双鸭山也都在列。
多位人士猜测,汉能铺这么多的基地,不像是为了拿地或转做房地产,因为这些用于建设厂房的土地,似乎大多数无法使用在商业土地上。
而且,这么做对于光伏制造商来说,也似乎看不到什么好处。从现在的光伏行业格局来看,晶体硅光伏企业肯定是规模越大、越集中才更有竞争力。
真实产能多少?
除了在生产基地上有大手笔,汉能官网也称,四川、广东、海南、浙江等多个生产研发基地的总产能已达3G瓦。
而且,汉能在全球进行电站资源开发,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以及欧洲多国签订了约10G瓦的薄膜发电电站建设协议,成为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等薄膜发电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但汉能的多个基地的总产能相加似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产能。除此以外,南京、青海等汉能工厂也还没有电池产出。
2012年年底,汉能宣布,作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其总投资约为270亿元人民币。然而据了解,包括上述地区在内的多个生产基地的实际总投资额,尚未企及270亿元这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