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力央企领导人撰写的《全球
能源互联网》一书已公开发行(并准备译成外文向海外发行),得到不少业内领导、专家、学者的点赞。其主要思路如下: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交流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框架可以概况为,一个总体布局(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清洁发展和全球配置)、三个发展阶段(洲内互联、跨洲互联、全球互联)、四个重要特征(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五个主要功能(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
由此可见,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是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为依托,也就是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超级电网”,搞全球“一张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超超级工程,看上去很美,但仔细想一下,存在以下三个大难题:
1、技术难题
关于交流特高压技术和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也就是国内现在在搞的“三华联网”)国内争议已达10年之久,目前尚无定论,为全面深入论证应用交流特高压技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12月16日,以国能源电力[2014]994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特高压交流课题研究的函》下达了开展1000kV交流特高压系列课题研究任务。
这说明交流特高压技术和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并不是某些领导、专家、舆论所讲的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否则用不到再进行课题研究,研究结果是否能有最终的结论,现在还很难说。
这种连国内都争议不断尚无定论的互联网技术要推向海外,能说服有关国家来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巨额投资和建设,人家会接受吗?其中俄罗斯最清楚。有了最终可靠的结论,再计划向海外推出比较妥当,否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书中提到的“一极一道”就是将北极圈内的风能和赤道附近的太阳能就地转化为电能,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长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看上去好象是在写“科幻小说”。
北极圈内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如何建设大型风电场和架设特高压线路?又如何确保安全运行?在赤道附近没有水的沙漠里建造太阳能电站,建设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如何生存?长距离的输电通道(架空线或电缆)需要穿越多国领土,这关系到多国的领土主权和环境影响问题,这些技术性难题作者是否考虑过?
2、安全难题
“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建立在世界各国相互包容和和平共处的基础之上,但是各国都有自已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都有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如果国与国之间因种种原因发生利益冲突和对抗,首先遭殃的是能源互联网,开关一拉,立即断网。
如果一个国家有20%的电力依赖进口的清洁能源,则等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控在别人手里,俄、乌“斗气”的结果很能说明问题。如今的世界不太平,联合国已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有60年,但是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因种族冲突、教派冲突、霸权主义等因素催生了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而且有越反越恐的的趋势,更是可怕。
如果发生战争、恐怖袭击破坏能源互联网是最为方便,只要破坏一、二个大型的枢纽变电站,整个全球同步电网就会瓦解,而且修复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样就会造成世界大乱。数次中东战争都是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生,成为中东地区长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以上这些威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作者不知是否考虑过?有何应对措施?如此庞大的全球同步电网运行中各国都要为本国利益考虑,不可能一家说了算,如何实现全球总调度确保安全?其工作难度大于联合国秘书长。
3、经济难题
全球互联的特高压电网,按该书介绍,数百万千瓦的电力可以数千公里的长距离输送,就算线路有如此强大的输送能力,线路的损耗有多大?输电的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有多高?最后送到用户的电价是多少?电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这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中国大众用户的电价约为0.1美元1度(美国的电价是4~5美分1度),如果大众用户的电价提高到0.2美元1度,全世界的物价就会飞涨。
如此庞大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投资(包括电源建设)由谁来买单?世界上穷国多,富国少,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80位以后,还有2亿人口没有真正的脱贫,所以中国不能算富国,没有资金的支持是万万不能的。有些国家有资源、有需求,但没有资金怎么办(如北非)?中国是否有能力全部包下来吗?
清洁能源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发达国家还需要政府补贴才能收支平衡,通过全球互联网的长距离输送,输送成本提高后补贴由谁来买单?书中提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也就是从现在起平均每年需要投资3万亿美元,超过法国2014年GDP总量2.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位),2014年中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第二位,中国人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完成投资,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100万亿美元左右,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费用的100倍,这些经济账书中没有详细评估?每年需要3万亿美元如何融资?
如果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银行”(可简称“全投行”),规模要大于“亚投行”,亚投行的注册资本是1000亿美元,每年可向亚洲有关国家提供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全投行”每年需要3万亿美元,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有可能吗?用100万亿美元,历时35年来构建一个“全球能源互联网”,值不值?“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但也不可能不计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否则全世界的财力都受不了。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作为学术研究进行讨论是可以的,具体要实施可能是一个梦想,要实现梦想,以上三个难题如何解决?如果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三个难题是焦点,是绕不过去的坎,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其中技术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有望得到突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第二安全难题,要求世界上不发生战争和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这是地球人所希望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经济难题,100万亿美元的融资是一个空中楼阁,我国有能力组建“亚投行”,没有精力再来搞一个“全投行”,而且每年3万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是一个“天文数字”。该计划是一个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难的世纪工程,融资难度可想而知,有谁会来参加“全投行”?不计成本的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很不现实,其争论有可能持续几十年。
作者撰写该书的目的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了摆脱目前国内交流特高压工程受阻的困境。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