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命门
从这个角度来讲,至少在德国已经可以看到能源互联网的雏形显现,实际上这也正是能源互联网的命门所在:大数据分析,或者说智慧数据分析。
能源既然要互联,那么最大的用处自然是能源数据的综合处理。德国有一家公司开发了“光伏数据记录器”,这种记录器可以组建一个家庭能源中枢,记录发电量、用电量等信息并定期形成报告。这个仪器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安装这种记录器,很快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商业概念实现家庭之间的能源交换或售卖。所谓能源互联网的雏形,其实早已在德国按部就班的展开,而其中的关键,自然就是数据。
无独有偶,数据智能分析的重要性一样被中国的创业英雄们看见。“永不言败”的彭小峰1月底推出的绿能宝,号称每人最低1000元的投入,就可获得10%的光伏收益保障。不少人据此做过缜密计算,10%的收益返还几乎已达光伏电站投资的回报保守底线,由此认为这样的能源互联网创新很快就会无功而返。
但是,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在积累一定的用户数量之后,每个光伏电站的发电数据和客户数据相结合,就可以产生很多增值服务空间,比如对银行的贷款模型支撑,或者对投资用户的投资行为论证等等,而这些很可能才是能源互联网的真正入口所在。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整个体系越来越复杂,即使是在能源这一大框架下,彼此几个主要的商品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具备可研究性,比如油价下跌对电价/煤价/水价有何影响?对资本市场有何作用?
而这些在大数据时代恰恰就是能源互联网应该也必须去奠基的。比如那些做了很多年电力营销的人,可能都没见过一个水泥厂的日月年用电曲线是什么样的,同业内销售额大、利润高的公司的消耗曲线和业界后几名有何不同,在夏季用电高峰和冬季供暖周期内企业生产的编排和耗能有何不同——而这些区别,恰恰可以揭示某个行业内在规律和变迁,而由此引申出来的物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全信息化最优模型,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工业4.0。
所以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其实就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超个体能源生产和使用分析。而这样的分析所能导出的结论,能否最大限度和某种商业模式结合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这实际上即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命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