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4年的用电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增长乏力”。根据中电联的数据,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4286小时,同比降低235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相对应的,201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3.6亿千瓦,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发电装机容量仍在不断增加,但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整体的电力需求下降。去年我国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比2013 年下降了235个小时,其中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了314个小时,全年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仅只有4706小时。
总的电力需求增速下滑,电力出现相对过剩,这些均对企业的发电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从五大发电集团2015年工作会议中可以看出,发电企业们提到的一个共同点,便是目前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较为突出。
由此,也有媒体用“狼来了”形容当下的电力过剩。但是电力过剩时代真的来临了吗?根据无所不能对几位电力专家的采访,实际上,电力过剩问题并不能简单论之,也无法粗略地下这个结论。
发电企业:电力过剩问题很突出 市场竞争加剧
华电集团董事长李庆奎:现在是过剩经济,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是最直接的体现,电力和煤炭的供需日趋平稳,国内电力增长空间已经有限,清洁能源发展的浪潮十分迅猛,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大大超出预期。
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目前电力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全国电力装机已经相对过剩。国有企业增长速度由快向稳转变,发展方式也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是企业适应新常态和未来竞争的必然要求。
中电投: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也必将使电量增长进入较低水平的新常态。同时全国电力装机仍在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发电利用小时数普遍下降,电力过剩凸显,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现在能源电力市场进入了新常态,电力市场新常态的特征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急需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