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吃6两,塞给你3斤,你能全吃下吗?”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光伏产业为小切口,谈产能过剩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
朱建民委员认为,产能过剩现象无论在欧美还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经出现过,都是经济规律导致的。
“远了不说,从2008年到现在,当时国家拿出4万亿进行投资,因为出口存在问题,受欧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比较低迷,消费能力下降了,一些出口订单取消了,出口黯淡。但是我认为,当前的问题比那时还要严重,现在并非出口黯淡,而是国内产销市场比较低迷。”朱建民说。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2002年开始,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朱建民委员对此感触很深。
“你说市场好不好?哪个行业能有这么大的增长?”朱建民说,“但是,市场增长40%,生产能力形成了320%,也就是说,用8倍的能力对应1倍的需求,7/8的产能过剩了,很难消化掉。”
不可忽视的是,光伏产业还有其特殊性。每隔三五年,光伏设备就会被淘汰,这就造成成本上升。
“市场低迷是相对大大增加的产能而言的,并非市场总量在下降。”朱建民说,“如果我们看住房产业,同样如此。前些年住房产业市场发展迅猛,难道现在总量小了吗?总量增长很快,只是过剩很多。”
那么,产能过剩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朱建民委员认为,这是市场规律所致。
“仍然以光伏产业为例,该产业自2002年前后起步,发展很快。2009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一下子增长得太快。”朱建民说,大量的行业以外的资金进入光伏产业。以前这个产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外企在做,现在国企的大批量资金也进来了,大量的贷款也进入这个领域。随着光伏产业的资本浪潮兴起,产业一下子在全国铺开,“那时候我们开经济会议,哪个省或哪个市没有光伏产业,你就上第二排坐着去。这与我们国家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得好,导致一哄而上的局面极其相似。先进入市场的,赚到了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但是后来进入的,就会形成大量的过剩产能”。
“市场消化不了,就会造成市场低迷,光伏产业成为‘阳光亏损产业’。现在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等,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朱建民认为,这是市场规律导致的正常现象,应积极寻求“走出去”的机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让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更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