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各路资本正密集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其中不乏恒大、中民投这样的大手笔投资者。
此外,类似中国平安、国开金融、红杉资本等金融资本,也在布局光伏电站项目投资。
这也意味着,在仅仅三四年的时间里,中国光伏电站的投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刚开始的单一企业年均投资二三十兆瓦的规模,一跃而至吉瓦级甚至是数吉瓦级,且后者正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过,客观的说,光伏电站巨头时代的趋势,对整个行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可能还有待观察。
较为直接的影响是,一些大手笔资金的进入,无疑会有利于完成年度的装机目标,并进而对整个中上游产业带来一定的需求支撑。
这是有利的一方面。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巨头们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他们的大规模进入,对其他市场参与方在获取项目方面,是否会带来挤压和不公,或需要引起各方关注。更直接的说,地方政府在项目资源的分配方面,能否一碗水端平,将是一大考验。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巨头如果采取“赢者通吃”的经营理念,凭借其所掌控的下游资源优势,是否会对中上游的技术进步、产业链的开放程度带来不利影响。
更大的隐忧则来自于,一个由少数巨头把控的“垄断市场”,是否会对围绕电站的交易、资产证券化、金融化发展布局起到阻碍作用。
当然,对于这些财大气粗的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凭借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生态链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布局和搭建,尤其是在围绕电站的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金融化方面,则绝对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福音。
这对巨头们在行业内的发展战略、长期耕耘决心以及创新能力,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