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知名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疯狂刷屏,我刚开始觉得很奇怪,雾霾在2014年一直是大家热议话题,先是潘石屹的PM2.5数据,后来随雾霾的扩大化,各路媒体都参与进来讨论/披露,热度本来一直就很高, 为何一下热度突然又直上云霄呢?
我不得不认真地将片子看了一遍,说实话要不是被刷屏,是不会看这么长的节目的。片子堪称经典。内容有血有肉:有数据有访谈,有调查有研究,有细节有宏观,有煽情有理性。一点不柴,不枯燥,引人入胜。质疑针砭时弊:政策问题,体制问题,产业结构问题,能源企业的垄断和懈怠,官员的不作为和积弊,监管部门的尴尬和无奈,面面俱到,针针见血,触目惊心。外囊恬静,内里强大。必须点赞。
回想起来,实际上本人写的#雾霾警示中国#的系列文章去年就发表,比她分析地更透彻和专业,可没人关注。这就是宣传渠道和技巧的差异吧。显然 她身后是有一个制作团队的。问题是,似乎当今公众真正关注的不是专业性和谁更接近真理,而是名人在说什么做什么,大家喜欢带着八卦心理吃人血馒头。只有名人才能吸睛,庶民的悲哀!不管怎么样,她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多问一句,难道今后发生火灾,非要名人喊救火,大家才去救吗?
突破雾霾穹顶 必须发展光伏新能源
受限于她的专业知识,纪录片在“我们怎么办”这一集, 说得比较肤浅,没有点中要害。所提出的建议均是些被动措施,比如:少开车, 12369电话举报,APP监督等。
迫在“煤”劫,只有一条路: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经济中的比例,最终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 突破雾霾穹顶。
可再生能源包含光伏、风电、生物质、潮汐能,其中太阳能光伏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太阳能是至今为止地球上可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光伏是新能源中最有可能民间普及的能源方式,其应用灵活性、产业链广度、就业覆盖力,是水/核/风等能源无法比拟的。纵观各种能源形式: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不可再生,排放温室气体;水电、风电受制于地理和季节,还有连带的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影响;核电有核泄露和核污染的危险。毫无疑问,太阳能光发电(光伏)是我们人类迄今发现的最理想的能源生产形式:可再生、无限量、无污染、触手可及。
中国有57万平方公里荒漠戈壁,仅开发5%用于光伏发电即可年发电约2.4万亿度电,相当于2013年29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中华民族曾经在电、发动机、计算机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后于西方,可是,就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聪慧的中国人在能源革命上已经占得先机。中国牢牢掌控了70%的光伏产能和50%的全球市场,在2014年TOP10组件制造商中,中国大陆占据7家。
目前制约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政策滞后。政策滞后体现在:并网难、审批难、补贴难。只要三大障碍解除,国内光伏市场将立即打开,何须看欧美脸色?!光伏目前最需要的是政策和市场环境。政府通过规制引导,宏观协调,给新能源创造一个畅通、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电网平台就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