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破局的三大发力点
在近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能源技术革命被放在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位置。
具体到光伏行业而言,其未来的技术发展则可能包括以下几部分,制造业相关的技术进步、并网技术以及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光伏产品的技术开发。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如何解决“弃光”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大电网输出通道的投资建设外,解决光伏发电本身的波动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电网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与电站后期的智能化运维有关,其中主要包括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预测以及监控。
除了作为能源供应者外,光伏的另外一大发展空间,则在于将光伏作为一个增加附加值的产品依附在其他产品上面,并由此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
破解“弃光”——输送通道与智能化运营并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认为,从太阳能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来看,西部地区继续大规模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不大,但关键是受制于当地的销纳能力,如何将这些发电量进行外送是最大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在外送通道建设方面,可能会提速。
在近日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表示,支持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增加外来电;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其中涉及长三角区域输电通道4条,新增输电容量2400万千瓦,总投资87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减少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超过4000万吨标煤。
不过,电网通道可能只是解决目前面临的“弃光”难题的一个方面。对于光伏电站而言,还存在着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带来的并网难问题以及调峰问题。
目前来看,对于如何解决波动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即通过智能化运营来降低光伏电站的不可控性以及适应性。
王伟胜认为,随着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对光伏电站发电的精确预测以及控制,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在确保安全以及预测后,才能够把光伏和常规电源进行统筹考虑,并尽可能地实现光伏电力的优先消纳。”
具体而言,消纳的前提是要预知,把不确定的问题变成基本确定,预知是基础;第二则是预测,通过精确的预测,能够把光伏和常规电源进行统筹,以实现光伏的优先消纳。
据了解,光伏电站的预测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预测明天、后天或者未来的,主要靠数字预报,是一种针对可再生能源所关心的气象要素的预报,因此需要一种定制化的数字预报;第二是超短期的,和现状有非常大的关联,预测未来两到四小时的,和目前的状态相关性非常强;第三则是和光伏电站本身的历史数据有关,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来优化。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