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2014年1至11月,国外发起涉华贸易救济调查85起,同比下降13.3%;其中反倾销调查52起,同比下降23.5%;反补贴调查12起,同比增长9.1%;保障措施调查21起,同比增长10.5%。
“2014年国外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与2013年相比,总体有所下降。我个人倾向于把这一现象看成是偶然。贸易救济调查并不直接关乎一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它更多地与具体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相关。”北京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江家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双反”调查成常态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美国发起的涉华反倾销调查为6起,同比增长50%;反补贴调查为6起,同比增长20%;集中表现为针对同一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2014年也对我国发起1起反补贴调查,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同期为零。
“‘双反’调查已然成为贸易救济调查常态。”江家喜说,“自2004年加拿大烧烤炉案开始,加、美、澳、欧盟这几个传统反倾销调查大户纷纷抛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传统,对中国出口产品大肆开展反补贴调查,连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也急忙跟进。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兼反补贴调查已经成为常态,单独进行反倾销调查成为例外。”江家喜说。
值得注意的是,江家喜指出,发起自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救济调查即将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新威胁。
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约,正式成立欧亚经济联盟。
据悉,欧亚经济联盟由俄白哈关税同盟发展而来。根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其执行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类似欧盟委员会)自2012年1月1日运作以来,仅在2014年就对中国产品新发起了5起反倾销调查。该联盟计划将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纳入其中,建成第二个欧盟式组织。
“现阶段,我国正计划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而欧亚经济联盟直接横亘‘一路’,欧亚经济委员会的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将给我国产品出口‘一路’国家带来直接威胁。因此,我国政府应及时注意到这个国际贸易救济调查新动向,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在保护中国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尽早消除对‘一带一路’战略工程的威胁,如尽早与欧亚经济同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在自由贸易协定中,明确对中国来说是公平的贸易救济调查规则,以避免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不公平待遇。”江家喜表示。
光伏、钢铁产品出口持续受阻
去年,我国光伏产品接连遭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金额巨大,涉案企业众多,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布下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