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寄予厚望,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对国内分布式光伏政策设计有什么建议?
李仙德:这是一个商业模型,即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大型地面电站的商业模型已经成熟,投资者可以参照电站建设运营成本、太阳能资源情况、上网标杆电价计算出未来投资收益。
分布式电站则比较复杂,风险较大。具体来说,像屋顶分布式电站牵涉到三方利益。一个是投资电站的开发商,第二个屋顶的产权方,还有电网。开发商利用业主的厂房屋顶,双方签署能源管理合同,业主消纳不完的电力余电上网。
首先面临电费收取的问题,地业主方可能存在拖欠电费的风险。此外还有用电数量和用电持续性的不确定性,开发商的电卖给业主按照工业电价标准是0.9元,加上国家补贴0.42元,合计1.32元/度,财务模型清晰可预测。但如果业主消纳不了,余电上网部分,是按照脱硫标杆电价加0.42元补贴,合计在0.82元/度左右,财务模型就完全不同了。
屋顶分布式电站的产权也不清晰。屋顶是业主方的,电站是开发商的,如果业主未来要拆掉厂房建大楼,就会面临电力消纳、产权的纠纷。
国家在推广浙江嘉兴屋顶分布式的经验。嘉兴分布式电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电费,并成立部门专门协调电费收取,还调剂余电消纳。一家没用,可以调剂到另外的工厂用电。嘉兴民营企业多,又是缺电区域,经济比较好,当地还有额外的补贴,是否能推广还要看各地实际情况。
国内的政策很有针对性,但还要看实际执行落实情况。屋顶分布式还需要一些政策调整,解决各方担忧。政策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比如江西在地面分布式发展中的问题,80%是林地,不属于荒山荒地范畴,或许可以变通一下。
市场化方式杜绝路条倒卖
记者:国内政策推动下,市场发展很快,也有一些新问题。比如,炒卖路条一段时间很突出,应该怎么杜绝这种情况?未来整体市场前景如何?
李仙德:目前光伏电站的审批权已经下放地方,能源局只管理和分配装机规模。地方政府有自身考虑,把路条批给当地企业。但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对企业的实力有要求,同时也要求企业具备行业专业度专业性。
当地获得路条的企业不一定是专业光伏公司,从银行融资又有难度。对电站建设不专业,难以保证电站质量,所以就寻求转让。现在进入光伏电站的资本越来越多,路条转让价格也水涨船高,中间赚取暴利,加重了行业成本,对行业发展不利。
地方政府在批路条时,应该选择有资金实力和行业专业的公司,对推动地面电站大规模、高质量的建设有好处。
我倾向于市场化方式选择电站开发商,不要草率规定门槛,否则又成了限制某类企业投资,其它类企业独享市场。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炒卖路条是好事,但目前更像是和地方政府的约定,没有具体配套措施,如果还有倒卖路条,怎么惩罚、怎么制约企业,还不清楚。
对于未来,市场需求讲,我认为从2004年以来市场需求增长很快,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从1GW到45GW以上,系统和组件成本都在不断下降,如果2020年做到平价上网,市场的前景还是很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