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光伏的开发,大型农业集团也表现得极为谨慎。本月初,石家庄景冉农业集团在其计划开发的31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中,仅拿出30兆瓦作为一期先行试点,并携手国家水电规划总院木联能公司作为项目的设计方和参与方,希望通过木联能推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对标平台,在农业光伏项目上寻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模式。
尚缺电网一纸公文
据记者了解,目前,农业光伏的投资主体一般以光伏(新能源)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有向农业转型意愿的投资机构为主。由于光伏农业项目的经营主体不同,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商业模式与工程体系。
同时,光伏电站初始投资的困局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以农业大棚14元/每千瓦时计算,1兆瓦就需要1400万的投资,这笔钱完全由农业公司承担有一定困难。毕竟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行业利润非常微薄,而光伏是资金密集型、初始投资比较大的行业。要缓解这一矛盾,需要具备强大农业基础的专业化公司和有大型光伏电站运营经验的光伏企业共同完成。值得庆幸的是,资本巨头中民投、绿巨人已相继入局,为农业光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记者也注意到,光伏“新政”下发后,国网并未更新或重新下发相关的并网文件。与6兆瓦、10千伏的分布式项目相比,之前分布式并网政策已完全不能适用于“新政”下的项目规模。20兆瓦、35万千伏的项目必须通过升压站并入电网,但相关文件未见及时出台。截至发稿,记者获悉,该文件正在走会签程序,距离正式出台或已不远。
在采访中,多位行业专家提醒记者,年初国家制定的14 吉瓦装机量应该是指导性的。今年是国内将光伏应用的方向从地面光伏电站转向分布式的第一年,分布式发展的瓶颈有目共睹。相较而言,分布式光伏应用比地面电站更为复杂和多样,操作难度也较大,且缺乏合理的投融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步子迈得小些、慢些,对国内光伏应用的推动反而是理性的。”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