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四季白茫茫,不见草和粮”的盐碱地上,风卷白碱到处乱飞,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民勤绿洲,有一个曾经媲美青海湖的青土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采访中记者获悉,近三十多年来,由于失去上游水的补给、冲刷和稀释,从民勤北面最下游的湖区五乡镇开始,盐碱化从土壤、地下水逐年上移、扩大,进而影响了民勤,甚至整个石羊河流域。由于盐碱地面积扩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林草退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盐碱地上的盐碱越积越多,越积越厚,最终会导致植物死亡,植被消退,从而使地表温度增高、地下水蒸发加速,而土壤盐碱化后,又会向着荒漠化演变。”黄霓忧心忡忡地说,“目前,全县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近2000多万亩,土地盐碱化加速了荒漠化蔓延的势头。”
水干风起,盐碱、流沙肆虐。“风卷黄沙滚滚来,青苗渠道一夜埋;开门脚踏盐碱土,携儿带女逃荒灾”。这首流传在甘肃河西走廊老辈们留下的凄凉歌谣,也是昔日地处半封闭内陆荒漠区的武威人民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能否发展荒漠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有机农业,探索寻求地方和企业多方向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甘肃人紧紧抓住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广袤的荒漠、长时间的日照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独辟蹊径地将太阳能产业与荒漠治理相互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荒漠地区产业开发、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子。
地企共携手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区、民勤红崖山水库石壁上镌刻的誓言,见证着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而得名的民勤人的决心和勇气。一场地企携手的新时代防沙治碱、遏制生态恶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壮举正在武威大地上演。
“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沙漠、戈壁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有机光业,‘向上’收集转化金色的阳光,‘向下’收获绿色效益。”武威市市委书记火荣贵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的因地制宜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和配套能力,不断推动全市“绿色转型”。
对于绿色环保型企业,火荣贵带领武威市领导班子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诚心诚意为入驻企业营造轻松、便捷、舒适的发展环境。对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各地的绿色企业在武威投资兴业。
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就是因为看好武威市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而从广东珠海到甘肃武威投资建厂的企业家。10月19日,中国兴业太阳能(甘肃)产业园300兆瓦光伏组件项目投产仪式在民勤县的红沙岗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园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3条光伏电池组件装配生产线,年生产烘烤箱设备2000台(套),年产值高达20亿元,不仅能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同时也是兴业太阳能配合甘肃省探索利用光伏发电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又一举措。”刘红维对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兴业太阳能已经先期建成的58.5兆瓦光伏发电站看到,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下,野生的骆驼草、沙米等肆意生长,人工栽种的沙生灌木排列其中。“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前期治沙的成本会高些,但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比较丰富,且不属于禁采区,而公司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太阳能水泵等产品,有充分的灌溉条件,发展有机农业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谢文说,“发展光伏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