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关于质量的话题在光伏圈内多次被提及。
“早期的时候出来交流讲质量几乎只有我一个人,印象很深刻。”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协祥在谈光伏质量时这样讲道,“现在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讲质量,这是我看到的巨大的进步。”
此前有消息称,《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于9月底出台,用来关注光伏电站性能比,同时为未来电站交易和银行贷款提供依据。不过,该意见稿至今尚未出台。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实现光伏电站质量保证,需要建设者的自觉的同时也需要市场机制的约束。
1/3现有电站存质量问题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达到4.0437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比例超过30%。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
接近年底,这一数字或将有所攀升。一家光伏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坦言,“前三季度出货量1.5GW左右,第四季度每个月出货量1GW以上。”由此,今年四季度光伏开工可见一斑。
根据鉴衡认证中心调查,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由于组件的质量问题,有些建成3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高达68%。如果组件一年衰减超过5%,照此速度,5年后这个电站就将报废。
国家应对气候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一论坛上表示,“还有一部分的电池原规定25年衰减多少,现在是3年已经衰减了25年应该衰减的,甚至当年衰减了30%多。”
李俊峰认为,如果真的是光伏,晶硅电池,严格按照规定质量、标准去生产的话,绝对不会出现效率一年衰减30%的情况。这已经“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经济犯罪,甚至是刑事犯罪的问题”。
另一位最近走访了几家地面电站的光伏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一个双玻组件电站项目,玻璃(1020, -2.00, -0.20%)开裂,栅线腐蚀。”并且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其所见电站的质量。
据了解,组件是太阳能电站最重要的组成设备,电站的质量、发电量、收益率、价值都与它息息相关。它主要由太阳电池、封装材料、背板、玻璃、边框、接线盒等组成,这些材料都对组件性能、质量产生影响,电池片是核心,外面的封装材料都是为了保护它,其中一个关键的保护材料是处于最外层的背板,一旦背板失效,里面的封装材料、电池片就如同失去相应庇护。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光伏电站应该具备整体的发电品质,综合所有影响因素考量使整个电站的品质达到最优,好的设备,专业性和实际施工及运维经验缺一不可。”
企业呼吁提高准入门槛
今年2月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规范光伏产品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检测认证。“但这仅仅针对产品层面,对于电站综合品质,特别是针对长期可靠度和发电量的保证,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和准入门槛。”钱晶坦言。
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光伏质量检测中心邹新京透露,《并网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目前已经申报了认监委的技术规范,将来也将申请青海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
“现在光伏电站的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并且电站由科研和政府示范以及国家支撑等等性质的电站逐渐向商业化电站转化。”邹新京表示,这些转化需要完备、可靠的电站质量评估作为依据和支撑。特别是像光伏电站的评估是针对于股权融资、财务分析、产权交易、保险等等,因此需要非常完备的电站质量评估,包括效率分析、发电量预估、能耗分析等等。
现在,“光伏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发电量最为重要。对于一个电站,一个投资商来说,更看重发电量。”在李俊峰看来,“从现有制造水平来看,一个电站的电池板的效率不应该是参差不齐的,同样是多晶硅有的转换率能达到18%,有的则是16%。同样是供应一个电站电池板的转换率应该是一致的,不能一个电站有七八样东西,板子竟然还不一样”。
“虽然整个行业已经制定了很多标准,但是最终电站建成以后,如何对电站质量进行评价,现在目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标准。”邹新京坦言。
孟宪淦表示,“光伏电站质量必须有认证体系,在参照国际管理体系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定。光伏电站质量的标准、认证、监管、运行、维护是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来落实政策,因此,国家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工作。”
在钱晶看来,劣币逐良币现象会让刚刚起步的行业遭受打击,大规模资本也止步于光伏电站市场。所以对于电站品质,“我们也呼吁出台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建设优质电站,保障电站投资人利益,保障电网收电积极性,保障行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