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饱受干旱之苦的加州,为解决用水的急迫需求,耗资巨额建造了海水淡化工厂,后续仍有十五家工厂在筹备中。然而海水淡化的工程价格昂贵且相当费工,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初步开发的技术或许可提供解决之道。
这项新技术的成品看起来像一块黑色海绵,由石墨制成且表面布满细微孔洞,漂浮在水面上吸收阳光后温度会上升,其邻近水域的温度也随之提高,底层的泡沫则会让水持续加热,最后形成水蒸气,此法能用于缺乏消毒和过滤饮用水机制的偏远地区。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主任Gang Chen表示:「最让人振奋的是,这块海绵的制作非常简单,按照简易的教学指南即可自行以低成本制成。」相较海水淡化厂需要仰赖大量的电力,这项新科技十分有效率,理论上在日照充足的地区都适用,如位于亚、非及中南美地区等第三世界国家。
这套系统亦能产生高效能且便宜的太阳能能源。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拉纳大型发电站,面积绵延超过八平方公里,现仍全天候使用造价昂贵的太阳能反射镜系统进行发电,未来这套技术成熟后,麻省理工学院可能不需要这些额外的设备就能产出同样的电力。
研究人员接下来必须要厘清的是,该先专注于研究海水淡化还是再生能源比较有意义。不过,这项发明是否能尽早到位、避免其他地方重蹈加州覆辙,为了海水淡化厂而投掷数十亿美元且消耗庞大能源?Gang Chen表示:「若要将此发明商业化,技术上很难有时间表;但总体原则其实再简单不过,完全视我们未来这一两年将决定发展海水淡化还是再生能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