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炜光伏研究类众筹活动》开始于9月2日,《老红光伏西部行》出发于9月20日,结束于10月16日。西部行历时27天,行程一万两千多公里,没逃过安多高原反应的难眠之夜,经历过从海拔5210米的珠峰观景台下山时“大切诺基”五次没有刹车、没有方向的心跳时刻,饱览了“西藏的西藏”和“川藏南线”的美景,学习了多家光伏电站企业的精神和知识,老红在行走中学习,在行走中观察。一路走来,眼前出现最多的一定是:荒蛮的山巅上孤独的通讯铁塔和和支持它运转的那块光伏板。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夕阳中伴随老红走得最远的那块屹立在古格王国废墟上的光伏板。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光伏需要市场,中国西部市场更需要光伏。
在青海、西藏偏远高寒地区,最痛苦的不是缺氧,而是缺电。高原反应一旦适应之后就没有了反应,缺电一定会让现代人感受着无时无刻的烦恼:行走中,限速站的公安人员会告诉你,因为停电你必须用笔填制登记表而不能用设备。吃饭时,意外的停电会装扮一场风格自然的烛光晚宴,可是菜肴何时能上来就不知道了。整理旅行记录时,突然的停电会让你刚在电脑上写下的感觉再也找不到。给报社发稿件时,停电带来的Wifi中断迫使你爬上寒冷的室外屋顶重新发送……电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可是老红光伏西部行的许多时候却是行走在基础不牢的路上。电力又是现代繁荣的动力,没有电的落后地区的繁荣速度总是和国家对这里的重视程度不成比例。
在青海、西藏偏远高寒地区,人烟稀少、居住分散,不铺设电网电力不到,如铺设电网用电成本太高,铺设了电网常常电力不足,恰恰是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局,你会发现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一定是解决这个困局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办法;在与沙漠的抗争历史中,人类从来是弱者,沙漠光伏产业园在宁夏中卫市的出现正在意外而有限地改变着这种被动;在西部行中,老红对来自光伏的最亲切感受一定是企业借用的光伏充电系统让老红可以随意使用“车载电力”,从而减轻因害怕“大切诺基”受海拔高度和汽油质量影响,轻易不敢使用车载逆变器供电的心理压力。
在西部,人们对光伏的认知是普及而深入的,因为十多年前中国还没有规模光伏产业的时候就那里就已经有了光伏事业——光明工程,所以每当老红问路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一个著名的餐厅怎么走却一定能告诉你光伏产业园怎么走;在西部,不少的人们对光伏是感激的,光伏企业告诉老红:第一次安装离网系统时牧民们可能还不知道光伏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第二次光伏企业再去维护系统时,他们一定是用热腾腾的奶茶和高亢的歌声欢迎光伏企业。
在西部,老红总是在遗憾:电网建设为什么不能更快一点?这样就能建设更多的光伏发电站;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成本为什么不能降得再快一点?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多的使用光伏发电;为什么不能尽快找到一种光伏改变生态的最佳环境发展模式和服务于这种模式的最佳商业模式?因为我们有那么多荒地适合用作光伏发电,有那么多沙漠可以通过光伏电站加以改造;为什么思考光伏改造沙漠的时候一定要受限于国家的补贴指标?老红以为在沙漠上发的电哪怕只是改造了沙漠,它的价值也是值得的,而对此,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国家的作用应当增加。
在这次老红光伏西部行中,感谢正泰新能源、汉能薄膜发电、航天机电和木联能公司所给予的支持,专程前往四家企业在西部的电站和项目学习也让老红受益匪浅,并分别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由于是行走,对电站企业的记录只能是有限的角度,记录的描述难免不够严谨,但这并不妨碍老红在尝试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方式努力表现每一个企业的独特魅力,表现的文字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文字中反映的中国光伏产业一定是最好的。
由于大家的厚爱,老红光伏西部行在业内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也有部分企业希望继续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宣传企业。老红想为何不能把这种形式尝试固定下来,根据光伏市场的变化让不同的“主题行”再出发。希望这次老红光伏西部行只是一个开始。
红炜
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