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欧洲之外地区的光伏安装量已接近60吉瓦,光伏市场的变化正逐渐反映全球电力消费的格局,而不再是欧洲一枝独秀。
此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光伏项目已经开始出现,预计近年会有较大增长。
光伏制造与价格
过去十年,光伏组件的生产主导从美国到日本、欧洲,从2009年再次回到由中国主导的亚洲。2013年,亚洲的产量占全球的87%,中国的产量占全球的67%。
按产量计算,中国的英利(Yingli)、天合光能(Trina Solar)包揽2013年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前两位,加拿大的阿特斯太阳能(Canadian Solar)和美国的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分列三、四位,另一家中国企业晶澳太阳能(JA Solar)位列第五。其中,阿特斯公司的总部在加拿大,但其创立者是一名华裔,且主要生产能力在中国。
按出货量计算,前三位保持不变,但第四、五位被另两家中国企业晶科能源(Jinko Solar)、昱辉阳光(Renesola)占据。
经历了过去两年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价格下跌以及亏损后,光伏产业在2013年开始复苏。效益最好的几家企业已经能够盈利。但是反弹没有惠及下游产业,尤其是多晶硅制造商。2013年,晶体硅组件的现货价格已趋于稳定,增长了约5%。而组件方面,中国最大生产商的成本已经接近0.5美元/瓦。目前,在澳大利亚、巴西、丹麦、德国和意大利,屋顶太阳能的成本已经低于零售电价。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评估,至少已经有15个国家的光伏电价可以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具有竞争力。未来,这种趋势将继续。
未来5年发展预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光伏发展前景,可通过两个因素来评估:该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发展光伏对该国的吸引力。前者涉及政治、金融稳定性等因素,后者则与电能市场的规模、光伏的成本竞争力等因素有关。
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的预计,未来5年内(2014~2018年),每年的市场规模在较低场景下可能维持在35~39吉瓦,高场景则可能维持在52~69吉瓦之间。累计安装量最高可能达到430吉瓦,最低可能为321吉瓦。其中,屋顶太阳能板的市场规模仍将略高于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电站。政策将是影响光伏发展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