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家能源局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文件中,针对业内重点关注的示范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模式、融资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说明。
文件中指出“《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发布以来,各地区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众多领域的多种方式利用,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各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配套措施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据业内人透露,此次文件发布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从6月底征求意见稿下达后,到今天文件正式发布,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时间。时隔多日,此次的文件下达可谓让人期盼许久。
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性,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让分布式跑起来
记者在翻阅2014年度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文件时发现,今年年初,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33号),确定了2014年全年光伏新增建设规模为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800万千瓦,占比近60%,这样的数据直接表明了,分布式光伏是今年的发展重点。而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业内一直争论颇多。
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水规总院)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河南、北京、广西、吉林等多个省(市、区)截止到第一季度甚至没有新增备案分布式光伏项目,山东、浙江等年度建设指导规模较大的省(市、区)也仅完成了不超过5%的指标。虽然二季度权威数据尚未统计完成,但仅从第一季度来看,全年指标完成较为困难。
能源局在文件第一段中这样指出:“为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关键制约,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化发展,加快扩大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现就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通知如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分布式光伏建设速度为什么如此缓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相关专家,并得到以下答复:“从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情况来看,屋顶资源稀缺、融资困难、发展模式不成熟等问题是造成目前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其中融资难更是投资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而收益的不稳定性也让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持谨慎态度。”
发展模式初步确定
在多数企业对分布式光伏持观望态度的情况下,发布此文,无疑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文中还新增了允许追加规模指标的内容,对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示范区内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均提出了“可申请追加规模指标”。规模指标的限制突破,也从侧面体现出有关部门急于完成年度目标的急迫心情。
在发展模式方面,在明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两种模式和相应的结算方式之外,更是提出允许模式变更。据相关人士解读,允许模式变更可以降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风险,解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后顾之忧,保障项目收益,对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记者在对电网企业内部人士了解到,此次发文中针对在示范区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电力交易试点,提出了由电网企业负责电费结算的方式,对电网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光伏融资揭开面纱
针对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融资问题,此次发文更是提出了创新金融服务的要求。首次提出了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并对“四有企业”实行封闭贷款等。对示范区建设,更是提出了开展金融服务创新试点,采用设立公共担保基金、公共资金池等方式提供融资服务。结合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提出的一体化融资租赁服务、建立光伏发电投资基金、贷款优惠等内容,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这一条说法的发布,业内等待已久的光伏融资问题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但结合银行面临的种种困境,光伏行业内相关专家表示十分担心。
此外,文中对加强电网建设、加强信息统计和检测、加强监管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可见,此次能源局对于大力推进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决心已经十分坚定,至于下半年是否会迎来发展高潮,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