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一个拿真金白银往屋顶上铺的城市。
在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高达2.8元/千瓦时,几乎是国家补贴标准的7倍。同时,嘉兴市政府还成立了10亿元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为光伏分布式项目提供担保支撑、抵押。
嘉兴是被GDP冲昏了头脑,还是另有企图?位处江浙交界,向来精明、务实的嘉兴人究竟欲意何为?
8月4日,国家能源局在嘉兴召开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推介“嘉兴经验”。
或许,嘉兴看似冒险的举动终于有了合理的答案。
光伏救赎
嘉兴是中国光伏产业重镇之一,2011年随着欧美光伏“双反”制裁和整个产业的产能过剩,约占嘉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70%的欧美市场一夜之间丧失殆尽。
多晶硅价格从350万元/吨,一路下滑至仅22万元/吨,远低于平均30万元/吨的生产成本。嘉兴原有的60多家光伏企业陷入困境,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出现了亏损,其中1/3的企业滑向破产的边缘。
嘉兴,乃至中国光伏产能不得不为过分依靠欧美市场付出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兴发展分布式光伏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巨大的产量,如何在内部消化?尽管2011年、2012年嘉兴市先后入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并实现1.5万千瓦的装机,但这对于嘉兴地区动辄就100万千瓦的产能无异于杯水车薪,政府一次性的补贴也只能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只有在技术上创新,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光伏产业才有根本性的出路。”沈福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嘉兴市的光伏企业就开始陆续转型,一些企业停产了常规多晶硅产品,而将主力投入到新款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当中;一些企业则转型为电站的开发、建设,主攻系统配套。
两年前,国家能源局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将2015年太阳能发电目标从达到10GW上调至15GW,光伏组件成本定位在7元/瓦,发电成本定位在0.8元/千瓦时,早以使精明的嘉兴人嗅到了市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