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英利能靠政府背景走出光伏泥潭么?

发表于:2014-08-06 07:58:03     来源:经济观察报

  战略之失?

  英利似乎陷入了一条境况尴尬的囧途,这一局面或许与其近年来在战略上的一系列动作不无关系。

  2007年,英利赴美上市,第二年即遭遇金融危机,苗连生带领管理层前往井冈山誓师。之后,高调宣布将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每瓦下调1美元,引爆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外的恶性价格拼杀。

  2009年,在中国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太阳能并网发电招标会上,英利与国投电力(5.46, -0.02, -0.36%)的联合体爆出每瓦0.69元的竞标价中标,这个报价远远低于当时业内2元左右的成本价,被行业称为“地狱价格”。

  2010年是光伏行业难得的好光景。当年年底,苗连生提出英利集团要“混业经营”,包含光伏产业链、飞轮储能、商贸物流、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六大方向。

  同年,英利又以每瓦10.5元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该价格比其正常国外售价要低3元左右。

  这引起当时行业大佬施正荣的强烈不满,认为并不能反映行业真实成本,且会扰乱政策制定者对于行业补贴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施正荣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怒不可遏,“谁能做到每瓦0.8元还赚钱,我愿意拿出1000万美元!”并公开指责行业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行为,“企业无利可图,没有合理的利润,怎么进行生产经营,怎么投入技术开发!”

  对此,苗连生回应称,“他们做不到,只说明他们研发管理、成本控制做得不行啊!”英利的内部员工也认为,若要说苗连生过去有哪些过人之处,“六毛九事件”和“金太阳”这两件事必须提及。

  苗连生以毛主席的“灵活机动”战术自居,得意于由此带来的出货量的激增,“全球的价格战是我挑起的,我不做也会有人做,只是我做得狠一点而已”。

  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价格战的作风与苗本身的军队出身有关,但在2010年之后,行业再也没有供不应求了,为了维持开工率,英利也不敢轻易提价。

  “他最初希望通过价格战把行业里其他产能打出去,但是后来发现行业产能过剩太多了,虽然有一些产能最终退出,但英利自己也元气大伤”,该人士称,很多公司宁可少卖也不能亏本,而英利是宁可亏本也要多卖。

  “中国很多企业家,都不懂设计和战略。”苗连生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价格战话题时表示。

  2013年,电商热火之时,英利又宣布正在谋划一个宏大的电商战略,“未来这个平台规模将超过主业光伏产品制造,到2016年要达到250亿美元。”

  在苗连生看来,无论是光伏产能的逆势扩张,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低价竞争,还是赞助世界杯、挥师进军电商,都是其战略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苗连生避而不谈的是随之而来的财务吃紧,短期借款不断叠加。2009年,英利短期借款35亿元,2010年59亿元,2011年82亿元。长期借款也在此三年间翻了几乎4倍,达34亿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竞标价格太低,在后续工程事实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恶化。

  接近国投电力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虽然当时联合英利以”六毛九“低价中标,但后来的合作实施并不愉快”,期间,英利因价格过低,希望使用库存、低功率组件,甚至要求提价,令合作方国投电力颇为不满,“合作结束后双方一拍两散,在此之后的招标,都不再接受与英利的合作”。

  “之后,在青海格尔木50MW项目招标会上,几乎所有一线光伏企业都去竞标,而英利则被国投电力列为不欢迎名单”,该人士透露。英利在国内市场的反应也逐渐滞后,2013年,英利只能望着竞争对手借助国内市场的复苏而扭亏。

  除了低价竞争之外,在光伏行业分工制造之际,苗连生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持上下游通吃,期待上下游一体化后,自己可以凭成本优势,加上规模效应,一举夺魁。

  直至今日,公司仍向外宣扬,“英利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推崇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该模式为高质量、低成本的光伏组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恰恰是英利最大的投资失误”,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每个环节无法做到行业最低,又怎么期待总体成本的最低?相比而言,出货量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也是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但各项财务指标均优于英利。

  “其他光伏大佬也有介入生产链其他环节,但各有侧重,比如,晶澳有电池优势,那么硅片和组件的比重就小;阿特斯则是电池比重少,组件比重大。”该位分析师指出。

  “而英利由于早期贷款容易,地方支持力度大,则是硅片、电池、组件环节1:1:1均等的方式,这使得公司在行情不好时,灵活性很差,要想调整,只能计提,又担心对报表产生冲击。死扛着,则盈利状况受到拖累。”该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

  介入上游原材料的一体化模式,也是最初英利敢于掀起价格战的重要因素,自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事态很快发生了转变。英利寄予厚望的多晶硅公司六九硅业,在成功试产后,英利1号院里挂上了“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牌子。

  当时有媒体报道,彼时,苗连生豪情万丈,“英利说涨就涨,说不涨就涨不起来,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光伏行业定价权似乎已握在手。
责任编辑:carol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