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随着国家光伏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调整,光伏分布式发电无疑成为2014年行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关于各地的地方政策、关于光伏屋顶的争论、关于补贴机制如何完善,业界热议使行业重焕生机。而美国则凭借着融资创新,以资产证券化为重要手段为光伏产业创造了新的腾飞,这种模式对中国光伏产业正是吸引力爆棚的新机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
李仙德董事长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面临三大风险
记者:目前,业界最关心的议题是分布式光伏政策推进情况,国家从2013年开始就密集出台了许多政策。一年8GW的目标如何实现,政策方面还有什么需要调整或细化的?
李仙德:事实上,8GW对整个中国的电力资源和规划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目前中国的屋顶资源和情况完全能支撑这样的规模。但要完成目标,还是要靠行业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个投资性行业,要大力发展首先要让资本进入,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资金要进入一个行业,一定要有个非常完全、成熟的商业模型。
现在我们看到,整个分布式的商业模型是不成熟的,还存在很多缺陷。企业在做项目的时候,需要跟银行不断沟通,希望用银行的杠杆来撬动投资收益率,这是投资者最看重的。而在这个沟通过程中,银行更看重的则是项目有没有稳定的消纳群体。对银行来说,消纳群体的确定性和持续经营的能力都会影响发电厂的维续和盈利。我们做分布式时,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实力很强的国营企业、医院、机场,有民营企业,也有居民用户,某些并不是特别稳定的群体,如一些小企业,就很可能会给我们在投资分布式项目的融资上造成困难。如果融资有困难,那分布式的大规模推进就会碰到瓶颈。
国家需要从这个角度上去考虑,在政策上应该做一些调整。个人认为,分布式也完全可以参照大型地面电站的制度模型和补贴机制。我们直接与电网公司签订合同,让电网公司来协调电网消纳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更好地推进分布式在中国的发展。
记者:中国光伏企业刚刚度过艰难的两年,至今融资仍是企业发展的难关之一。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到来时,整个行业的融资环境会不会有所改善?
李仙德:从制造业角度来看,整个行业还在调整过程中。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银行要看的还是公司的负债率、现金流和利润。银行肯定是非常现实的,公司经营情况好,肯定会提供更高的额度,融资环境自然较好。从电站的角度来看,银行关心三个方面,一是电站本身的情况,包括财务模型和盈利模式是不是都没问题,投资收益率是不是还比较高。第二是电站的手续是不是都齐全。比如,用地性质是不是都没问题,购电协议是不是会有保障。手续齐全、确定,风险就是可控的,投资收益也有保障,银行肯定愿意参与。第三就是投资主体的实力情况,一方面是资产负债率和运营状况等基本条件,另外就是投资主体的专业性,因为太阳能还是一个专业性需求比较强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