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欠款讨债是光伏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在久经“蹂躏”中已习以为常。可是近日, 有位怒火中烧的朋友(以下简称“F君”)向我控诉其“冤家”的种种“罪证”,诸如历时四年的货款到现在还未付清,讨债期间各种“怠慢”和不平等合同条款等等。F君骂得激烈,我亦听得愤愤然,迫不及待想撰文“讨伐”这家无良企业。
然而,当我问其是否愿意曝光此事时,他沉默了一会,吐出几个字:“算了,我还想做生意的。”
听到这句话,笔者心中早已点燃的愤怒顷刻变了滋味。大家都知道,有种霸道叫“店大欺客”,被欺负了,不敢反抗,不去维权,反而还幻想有朝一日达成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正常吗?
为什么怕维权?
其实,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两次了。因为做媒体的关系,遇到很多业内人士吐槽不公平事件,通常情况下无非是欠设备款和欠薪两类。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能深刻感受到他们不幸成为“受害者”的愤怒、焦躁和无奈。但当你鼓励他去维权时,他又有种种顾虑。总结下来,当事人一般会呈现如下几种心态:
1、曝光了对方可能更不会给钱了,还可能遭报复;
2、已经离职了,就权当倒霉吧;
3、势单力薄,胜算不大;
4、再等一阵子,行情好了兴许会给钱。
欠钱的企业想必是掌握了小债权人或员工的心理,要么一副“不紧不慢”的无限期拖延作态,或是“我就是没钱,你能怎么着?”的牛气哄哄架势,将他人应得之权益狠狠“踩在脚下”。
可买卖之初你们是怎么“求”人家签合同的?你们所宣扬的“诚信、合作”的企业精神在此情此景下全都灰飞烟灭了吗?
中国特色的欠债讨债现象已遍布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因为维权意识薄弱、维权成本高、维权土壤不够成熟,受害者往往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们只嚷嚷不行动,幻想他人出头,顺带解决自己的事儿……凡此种种弱势心理无不助长无良企业嚣张的气焰,无不将这些欠钱者推向“大爷”的座椅,讨债者反而要看欠钱者的脸色。
最近热炒的厦门大学“刺头”谢灵和她周围的同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因为看不惯高校官僚化和学术腐败,跟厦大的部分领导斗了十年。这十年中,因为谢灵不畏惧权势,不少在校师生将匿名信、揭发信发至她的信箱,希望谢灵帮助他们伸张正义。他们或许会想:她已经得罪过领导了,再得罪个几次没什么两样。
对此,谢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很乐意帮助大家,但让她困扰的是,很多人都只在私下抱怨,哪怕递来材料也不敢作证,导致好多问题解决不了。
国人在权大于法、情大于理的现实环境中被奴役、驯服惯了,从来不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人都寄希望于有个好工作,有个好的领导,有个好的合作伙伴……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家要么忍气吞声,苟且过活;要么自认倒霉,黯然离去。
如果自己都不将应有的权利当作一回事,还指望谁呢?如果每个人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那么不公平的事情将越来越多,社会的公平环境将越来越差,以后再想维权将越来越难。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