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前,除受理材料、核准发行批文外,IPO审核基本无新进展,投行人士“只能继续等,希望尽快发行”,发行人惊呼“再等下去,成本太高了”。
6月30日,IPO再次被摁下“关灯”键,除了40家过会项目以及8家正常审核企业,其余均被列入“中止”名单,另有60余家企业梦断IPO。
这将意味着9月前,除最初端与最终端(受理材料以及核准发行批文)外,IPO审核基本无新进展,甚至无发审会。
“10只新股上市”的信号并没有带来市场期盼的好消息;证监会的决定,再次考验发行人与投行的耐性。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投行人士表示,“只能继续等,希望尽快发行。”发行人则惊呼,“再等下去,成本太高了。”
终止审查企业开始另谋出路,A股上市效果和时长远大于预期。
深交所终止数量近八成,中建投招商损失最多
IPO预披露期限已过,几家欢喜几家愁。
拿到证监会发放的红头上市批文的企业自然值得欢喜,但在漫长等待IPO开闸的征途中,也有一批拟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被监管层终止审查。
截至7月1日,本年度首发终止审查企业129家,其中主动撤回企业97家,32家首发企业未按相关规则要求报送预先披露材料,且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达3个月,被终止审查。其中包括大连万达、狗不理集团、东莞银行等数家知名企业。
对于32家企业出现未能及时预披、更新财务资料的情况,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盈利下滑、财务数据过期、关联交易、历史沿革、环保税务等问题的困扰,他们没有办法按相关规则要求报送材料。”
“大多数拟上市公司终止审查的原因,在于未达到某些监管标准,也有一小部分发行人或相关投资方,不愿意低价发行而选择暂时主动放弃的,撤回材料,进而寻求其他渠道融资。”宋清辉解释说。
“部分企业也可能考虑到排队企业过多,上市进程难把控,恐耽误公司其他发展战略而选择主动撤回申请。”前瞻投资顾问IPO咨询监测总监翟建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IPO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数据统计显示,终止IPO的129家企业中,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企业40家,中小板58家,上交所主板31家。深交所终止数量达到98家,占全部终止审查数量的76%。
从终止审查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无疑是重灾区。终止审查的企业中,江苏地区19家、上海11家、浙江11家,合计41家,占终止总量的32%。
从券商承销情况来看,这129个终止审查的IPO项目,共涉及41家券商机构。其中,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分别有10个项目撤材料,损失最多。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华林证券分别也有8个、7个、6个项目终止。
企业为了IPO劳心劳力,投入大量资本。如今戛然而止,该何去何从?
“很多拟上市公司对注册制非常关注,一方面期待注册制细则出台,等新股政策明朗了再考虑重新IPO;另一方面期待注册制能有效解决IPO堰塞湖等问题,待IPO路障扫清了之后再谋求上市。”前瞻投资顾问监测总监翟建文表示,也有部分企业对战略新兴产业板抱有期望,如果这个板块能建立起来,企业会多一个上市途径。
“这些被终止审查的公司,应该结合自身实情,谋求多元化出路。”在宋清辉看来,卷土重来、并购重组、境外上市、直挂新三板、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申请破产,成为拟IPO企业终止审查后的宿命。
卷土重来无疑是被终止审查公司后续选择最大的可能。
“首次上会被否时,证监会一般会向企业提出反馈意见,当企业再度递交IPO申请时,监管层也会对其‘历史问题’格外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次上会的企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准备,最终通过审核的概率也相对更高。”前瞻IPO高级咨询顾问肖青直言。
据了解,2011年首发未通过/取消审核的76家公司中,有40家企业后来相继发起过二次闯关,包括溢多利、鹏翎胶管、创意信息、楚天科技、欣泰电气等多家企业成功闯关上市。
并购重组已是如今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急欲上市的企业或将通过并购重组曲线上市。今年以来,中化岩土并购强劲地基、步步高收购广西南城百货、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购买郁金香广告等案例屡见不鲜。
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推行,新三板无疑成为IPO折戟公司融资途径的一个有效选择。早前曾IPO遇阻的昌润钻石、世纪东方、扬讯科技、辰光医疗等公司,如今均已成功挂牌新三板。
此外,也有少数终止审查的企业选择到境外市场上市或者去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例如去年终止IPO的重庆银行成功赴港上市,安徽五星食品股份公司IPO终止审查后选择安徽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交易。
不过,并不是所有终止审查的拟上市公司都能够急流勇退、幸运地找到出路。一家名叫恒基光伏电力科技股份公司还没有等到上市的那一天,却在终止IPO上市5个月以后,即身陷“破产”漩涡。
华南中止项目超25%,投行担心无休止补材料
据7月1日公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和终止审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共有589家企业中止,占原来总数的83%。
华南券商中止审查项目占去总数“半边天”。广发证券中止审查项目家数最多,共36家;招商证券中止项目35家、国信证券有33个,3家券商中止项目数量排在券业前3名。此外,安信证券、华林证券与华泰联合分别以22家、20家、19家排在第六位、第七位、第九位。
据统计,上述6家华南券商中止审查项目共有165家,在前10名证券公司中数量占据63%;占中止总数的28%。
按照《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中止审查分为4种情形。
“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为主流原因,基本因为财务资料仅更新至2013年年底,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涉及该原因的项目共有587个,占总数的99.7%。
因“发行人主体资格存疑或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受限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项目共有10个,均为平安证券的项目。
此外,有11个项目中止审查原因属“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要想恢复正常审核,当务之急则是“更新财务数据”。
据北京一名投行人士向记者解释,“因逾九成企业财务数据为2013年,而财务数据有效期为半年,所以去年的材料已经到期。”
而目前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8家企业,其中广东超讯通信技术、潮州三环(集团)、快乐购物、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设备、绵阳富临精工机械、千乘影视的财务数据更新至2014年第1季度。
半年后,这些企业在9月30日前若未能通过发审会且顺利发行上市,则同样将因财务数据过时而面临中止。
“现在大家集中补中报,”一名拥有中止审查项目的上海保代告诉记者,“一般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8月-9月会有企业集中预披露更新。”
另一名北京保代亦认同这种说法,“基本上都在补中报,9月才能完成。”
“我其实更担心的是,即使我们补完中报后恢复了正常审核,但还没走完3个月的审核期,我们又要接着补年报了。”上述上海保代称。
有投行人士戏称,“未来投行与发行人将无休止地补充财务资料。”
尽管“第二批批文将要发出”的消息不绝于耳,但IPO的审核近乎“停滞”。
早在5月30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首次明确IPO发行审核节奏:从彼时开始,主板与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召开一次,每次大致安排2家企业。
然而,以目前情况,基本无发审会启动的可能。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由于补充上半年的财务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7月份可能都不见得有IPO项目上会。”
最近一次发审会,在6月27日召开,好利来电子首发获得通过,成为“抢闸”幸运儿。
欲通过“更改上市地”而加速上会进程的109家企业,亦因“更新财务数据”而烦心。
据深圳前瞻投资顾问统计,因预披露与审核顺序无关、与上会顺序无关,截至6月30日,共有111家企业“弃深转沪”,转投上交所,占迄今全部已进行预披露企业数量比例的近两成。
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为江浙沪一带企业转板,包括25家浙江企业、14家上海企业和17家江苏企业,占总转板企业数目的51%。
而本批新股中上海联明与莎普爱思为“转板加速上市进程”起了带头作用。资料显示,两家公司分别在4月18日、24日转板,并在5月14日、5月7日获发审会通过,随后在6月11日喜获发行批文。从转板到获得批文,两家公司上市进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上市很贵,我武生物利润受财关费影响
目前600余家IPO企业,经历着太多的不同。
自2012年下半年起,排队规模由原来的800余家,经IPO财务审核,及多次的新股改革后,排队数量逐渐减少。
不少早在2012年过会的企业,至今还未领到发行批文;仅在今年上半年,已有129家企业终止审查。
IPO审核速度之慢、补材料之反复、终止企业数量愈来愈多,亦未能阻挡一群企业奔A股的热情。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有127家企业处在辅导备案登记状态,其中4月新进家数最多,共有44家;3月、1月分别有27家、23家;而在6月最少,仅有8家。
以该节奏观之,2014年辅导备案登记企业的数量不亚于2012、2013年。资料显示,2013年、2012年分别有233家、231家企业在“辅导备案登记”状态;2010、2011年分别有15家、47家。
据广州一名业内人士表示,“IPO项目周期长,即使按照正常审核的速度,亦要排队到两三年后。不过兴许到时注册制已经成熟,企业能很快发出去。”
然而对于目前企业而言,IPO“很贵”。
从10家新股公布的发行费用来看,中介机构费用开销极大。
10只新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3亿元,其中发行费用达4亿元之多,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3%。
北特科技发行费用比例在10只新股中最高,达24.73%。该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5亿,券商收取800万元保荐费及募集资金总额7%的承销费用;若承销费用低于2000万,则按2000万支付。
而审计验资费用为387.60万、律师费用93万、信息披露费用395.45万、上市初费及登记费32.667万元,券商费用占去总发行费用的75%。
此外,莎普爱思、富邦股份、雪浪环境、联明股份中介机构费用占比亦排在前5,分别为16.54%、16.26%、14.13%、11.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发行上市的我武生物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于一季度完成,受计入当期损益的发行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发行费用的影响,预计公司首季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下降23%-30%。
此外,IPO企业还要面临排队的“成本”,如今的排队企业已在IPO财务核查、信息披露、补充更新中报与年报等方面付出不少。
“企业成本太大了,”上述上海保代感慨,“如果是好企业,是能撑得下来。”
上述广州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没得选,他们只能继续配合券商补财务材料,按照监管层的要求来做。”
对于投行而言,成本的压力更多源于“IPO项目的积压”。
“补中报对投行来说倒不需要多大的开销,主要是投行人员出差补贴。如果会里还有IPO项目的就继续守着,如果没有项目就去找找新三板来做。”上述上海保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