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电池关键性材料的成本,对于储能产品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BII的研究表明,目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部分占锂电池高达约50%的成本。虽然近年来,四大材料的国产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正极的基础材料、隔膜、电解液原料等材料源头不在我们国家,企业在短期内摆脱进口依赖的可能性较小;这些都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国内锂电行业还存在生产工艺不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造成的成品率低等问题。
从市场方面来看,如果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降仅仅仍然依靠规模效应、低端产品控制用料,而不是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优化,这种降价幅度显然会低于预期;只有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规模与技术相辅相成,才能加快商业化的步伐。
4.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不清晰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公司董事长俞振华认为,储能应用的核心问题是谁来为储能埋单,现在为储能埋单的方式都是一些研发经费、课题经费等。目前包含离网项目的微网储能项目是有一些可以参照的行业标准,也有国家的支持,能够形成储能新的应用市场。如果涉及并网的微网,分布式光伏就是一个驱动因素,这一块有机会在应用领域最先活跃起来。
盈利模式不清是国内市场迟迟无法启动的另一原因。
美国的储能市场发展更多是依靠投资商的帮助。过去5年间,美国的风险投资商向储能项目注入了22亿美元。尤其是加州在储能领域的商业模式运用娴熟,近期发起的储能计划吸引到了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内的多位风险投资家。
关于储能产业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俞振华认为有三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一是基于分布式的,这要看具体的市场机制怎么去定;第二是基于需求侧的,也就是需求侧补偿;第三是电力服务,这个机制如何去建立。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电力储能营销部领导认为,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一旦电力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被大规模仓储,那么储能技术可能存在电力供给方、电网方、用户方和第三方运营商等多种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全面完善的电力竞价交易市场、制定专门的储能电价、并拉大不同供需时段的电价,使得储能的削峰填谷有“暴”利可图,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市场投资力量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