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银行家马学礼如今是中国两大可再生能源企业——晶科太阳能和明阳风电集团的独立董事。他的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奥利维亚·博伊德——“中外对话”副总编。
奥利维亚·博伊德(以下简称博):中国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但新的研究表明这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这个产业能实现清理整顿吗?
马学礼(以下简称马):我完全愿意相信这项研究,但我觉得这有些不大相干,因为人们只在乎财务成本。如果人们也在乎制造太阳能板的环境影响的话,我们肯定已经交碳税了。
中国有自己的环境法规,太阳能企业也都承诺遵守。如果说还要做什么的话,似乎就是自找关门了。因为太阳能板首先是一种商品,如果你让自己的成本更高,就竞争不过别人。
四年前我们就遭遇过危机。随着全球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太阳能板厂商说:我们要增加市场份额,所以就扩大产能吧。结果,到2011年和2012年,出现了世界需求3000万千瓦,而供应则达到6000万千瓦的状况。太阳能板的价格从每瓦2美元急剧下跌到60美分,所有人都亏了钱。
所以,要超出现有的碳减排要求,在环境上更负责任,对中国太阳能厂商来说是一个无法负担的奢侈品。
博:美国刚刚宣布对中国产太阳能板征收新的关税,这是愈演愈烈的贸易战的最新动向。这有什么影响?
马:看看中国厂商价格就知道了,美国宣布新关税后他们普遍下调了5-10%。相反,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和SunPower的价格却上调了。所以,我认为美国的这一措施阻碍了太阳能发电的普及,这是令人沮丧的。
过去一年中,我们一直对中国太阳能板征收高额关税。这导致所有向美国出口的中国太阳能板都选择了下列迂回路线:它们的硅锭和晶片等部件在中国大陆生产,然后运到台湾进行电池生产,再运回大陆生产组件。这样一来,所谓的高额关税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政府挣不到一分钱,只是养肥了台湾的太阳能厂商,同时阻碍了太阳能在美国的普及。
当你反复考虑美国、中国或欧洲生产的太阳能板究竟哪个更加环境友好的时候,我想这里的环境影响在狭隘的产业利益给环境造成的伤害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博:解决办法是什么?
马:中国太阳能产业集团与美国政府之间正在进行讨论,同时美国的两大产业协会之间也在商讨,试图达成一个协商后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个协议可以实现,而且可能会产生一项补贴来帮助美国厂商生存下去。但在我看来,太阳能板是种商品,因此必须注重成本效益。如果在中国生产太阳能板的成本效益更高,那这有什么问题呢?
两年前看到第一轮关税实施时,我就觉得太糟了。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不能与美国的下游太阳能企业更加有效地合作,原因就是美国人脑袋里有一个“中国厂商从美国太阳能板厂商手里抢工作”的可笑想法,而实际上产业下游的屋顶太阳能板安装能够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