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反”达成和解不到一年,中国光伏企业再度面临“双反”危机。6月3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并要求对相关中国出口厂商征收保证金。这是继2012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拓日新能董秘刘强认为,这次“双反”打击从大陆经台湾绕道进入美国本土的太阳能产品,无疑封堵了国内企业出口美国的最后道路,促使企业加码中国国内市场。
扩大调查范围引争议
美国商务部的初步裁定指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远高于2012年裁定的14.78%至15.97%的补贴幅度。基于补贴幅度的初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将通知海关对中国出口的上述产品征收相应保证金。根据程序,商将于7月底对此案作出反倾销调查初裁,然后于8月中旬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终裁。
光伏企业开始发力拓展国内市场这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2012年,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美方将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但与2011年发起的对华光伏产品首次“双反”调查相比,此次调查范围进一步升级,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层压板、面板等,产地范围从中国大陆扩展到中国台湾地区。
对此,中国商务部表示强烈不满。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昨日表示,今年年初美方无视事实及法律依据,适用相互矛盾的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同一光伏产品再次启动调查,并做出高税率初裁裁决。美方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的做法,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保护色彩十分明显,势必使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再度升级。“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不能解决美光伏产业自身发展问题,希望美方审慎处理此次调查,尽快终止调查程序。”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也指出,美国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主要针对的是采购中国台湾地区和市场经济第三国电池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组件。而根据美国商务部上一轮“双反”调查中认定的结果,“电池片的原产地决定了组件的原产地”。按照相同逻辑,此次被调查的组件并不属于中国大陆原产地。
美国市场或被堵死
中国各界对扩大调查范围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将调查范围扩大是这次“双反”的致命影响。
记者从光伏业内了解到,虽然上一次“双方”终裁后,中国企业面临高额税费,但那次“双反”调查实际上留了一个“漏洞”,它只是对中国大陆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使用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出口美国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但如果中国产的组件,只要用的不是中国大陆产的电池,就不受这个裁决影响。因此很多国内光伏企业将产品绕道至台湾等地,曲线进军美国市场。有业者透露,这种借境绕道的出口方式,使得大陆的太阳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不但没有下降,甚至继续攀升。
有国内光伏企业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产品经由台湾绕道的方式被堵死,大陆太阳能企业恐怕会失去美国市场。业内认识估计,此次第二轮“双反”或将导致30亿美元的行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