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太阳能路灯产品以拼凑为主,而非自主研发生产,一些无工厂的照明企业更是这个行业的“搅局者”。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使得产品质量无从保证。“有的路灯三天两头出故障不亮;有的灯的亮度衰减很快,仅用一年就已经无法照明;还有的灯杆严重锈蚀甚至发生倾倒事故。”
而在地方政府对太阳能路灯安装管理的招标过程中,往往出现单纯比拼价格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甚至有一大批“短命公司”扰乱太阳能路灯招标。
“每个地区招标时都会出现一些临时注册成立的公司,工程一完工拿到工程款后就解散了,最终这些问题路灯变成政府甩不掉的包袱。”据知情人介绍,这些企业往往实施低价投标和暗箱操作,使得行业不断出现低质低价的垃圾工程,迫使地方政府每年进行维修招标,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政资金浪费。
“由于没有行业自己的标准,在招投标中,很多单位都参照执行城市道路标准,结果太阳能路灯系统顺理成章地仅仅质保1年。”黄鸣表示,“很多地方政府之所以上马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其实是希望依靠后期使用所节省的电费来逐年收回成本,如果只质保1年,则意味着政府投资根本不可能收回。”
消费警示指向政府
面对光伏照明行业日益滋生的乱象,早期就进入这一领域的皇明集团显得极为尴尬,究其原因可谓是“行业还未发展起来,口碑却越来越差”。
据黄鸣介绍,“在早期选择是否上马光伏组件时,国内光伏市场刚开始萌动,最早的无锡尚德等企业也刚成立不久。但是10年过后,光伏行业历经跌宕起伏,至今仍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接受采访时,黄鸣再次强调了“产业纠偏”的观点:“政策引导发展不了光伏市场,只会误导方向。政府最该做的事情是健全标准和质检体系、加强监管、规范好市场。至于产业发展,不应该依靠政府有形的手,而是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因此,皇明在“致全国市长的消费警示信”中写道,如果各地方政府提高太阳能路灯招标要求,变质保为五年且强制实行;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将会大大改善太阳能路灯“年余变烂变黑道”的现状,同时促进太阳能路灯的健康发展。
“对于太阳能光伏终端生产企业来说,只有先自律,才可以再推广。”黄鸣表示,通过10余年的探索,皇明集团已经总结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检测标准,尽管属于内部机密文件,但是为了光伏终端应用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地方政府更大的经济损失,他愿意公开拥有知识产权的内部标准,以促进全行业的发展进步。
与此同时,黄鸣对行业协会的作用与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行业协会不应建立在企业生存基础上,而应建立在消费者利益的保障上。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于规范行业,制定出台严格的行业标准,而不是成为不良企业的帮凶,损害行业的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哪怕头拱地,中国也需要培育自己的‘制造业精神’。”黄鸣陈词,“产品好不好,也许科技含量所占比重还不到10%,企业与企业家的良心要占90%以上。”
现实似乎的确如此。
如今,人们正深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生存环境中,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敢于自曝行业潜规则和家丑,重建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行业自然会赢得艰难的“拔河”比赛,善的人多了,善自然就胜了。
正如黄鸣所言,“救行业,重在救消费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