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醒来,家住武汉的林家坤迫不及待地在手机上刷新微信;在去往公司的地铁上,他掏出电子书阅读器打发时间;中午,在办公室休息时,他用平板电脑欣赏下载好的电影;晚上回到家后,他通过互联网电视,补看白天错过的球赛。
信息越来越开放的中国正迎来“多屏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D电视等产品越来越火。正是看到这一商机,多个地方政府争相推出优惠政策,建设面板显示产业园,各大相关企业也不惜砸下重金,纷纷上马大型项目。
全球电视生产巨头TCL集团控股公司华星光电28日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投资160亿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研发和产业基地。这是当地近些年最大工业项目,投资额创下外来企业首期投资纪录,甚至超过了通用和联想。
武汉华星光电项目是集团的第三期项目,前两期已经投资近450亿元。此次合作项目是建设第6代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产品定位为高端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专门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预计项目2016年底将实现量产,每年生产显示面板或模组约8800万片,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与TCL一样,还有很多企业纷纷新建显示产业生产线。作为平板显示产业的巨头,京东方高调募集资金457亿元,先后在重庆、鄂尔多斯、合肥等地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样瞄准了中小尺寸的高端显示器。
在中国,平板显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2015年大陆将建成9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超越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显示生产基地。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以液晶面板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4%。
与企业高涨的投资热情相对应,中国地方政府也是雄心勃勃。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在打造千亿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已吸引15家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市也盯上了这一新兴产业,正在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其实,平板显示产业并非朝阳产业。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江苏等地就大规模涌现显示企业。在经历几年风光之后,自2010年开始就出现明显的颓势。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2年短短3年间,位于显示产业链上游的LED芯片产能扩张超过10倍,价格累计跌幅却超过50%,许多企业苦不堪言。
显示产业走过的历程初现光伏产业的端倪,让业内人士担忧面板巨头会成为下一个无锡尚德。就在去年3月,风光一时的“光伏明星”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曾经股价高达近90美元、销售收入300亿元、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巨型新能源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倒下。
和显示产业一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等种种光环之下,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光伏产业曾经一路狂奔。高峰时期,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出现了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
短短数年内,中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少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宣布进军光伏行业。光伏产业成为各地政府招商的“座上宾”,地方政府纷纷给予无偿土地、资金配额、电价补贴等很多优惠条件。
然而企业和政府都没有料到,在欧美“双反”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光伏产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像潮水般崛起又衰落。
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利提醒说,中国大陆结束“无自主造屏时代”仅仅10年的时间,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相比仍有差距,行业竞争又日益激烈,随时有可能面临产业调整,企业要吸取光伏的教训,谨防因出现产能过剩而被淘汰。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谢长生教授则建议,显示企业当务之急不是“圈地画牢”,而是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尤其要把握住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OLED等新技术,实现快速超越。同时,政府应加大液晶技术扶持力度,促进中国显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