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当前光伏产业的一大现象值得注意:政策力度无与伦比,市场效果仍非所愿。个中原因值得深思。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100米”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让光伏政策落地、开花、结果才是王道。
笔者眼中政策不落地的两个表现:
一个是光伏分布式发展短期内难有理想结果。这是政策热、市场冷的最集中表现。从2013年中期开始修正布局,到2014年确立14GW的终端市场建设目标中60%以上为分布式,国家鼓励光伏发电向负载中心转移的战略意图明确,政策频出。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成熟国家经验发展方向的建设结果,业内普遍难以看好。笔者以为这恐怕也是必然结果,如果强行推进,其负面效果将在今后显现。
一个是金融市场的不给力。作为有近20年证券从业经历的光伏产业研究人员,在笔者眼中,光伏产业充满了金融市场机会,但在现实中,一方面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最大问题,一方面你却看不到金融机构应有的积极,手段匮乏、市场不振。比如产业基金、高息债券还有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无论是法律、政策地位的确立,还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都已具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到了最后的窗户纸一捅就破的时点,但是许多金融机构,或仍旧抱着只要涉及光伏就不予考虑的过时思维,或对光伏金融产品的难产浅尝辄止。
简析两个表现的原因:
当前制约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多元风险大于收益的确定性。对于光伏分布式电站投资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抢到屋顶?屋顶的权属地位如何?屋顶的使用年限如何?屋顶电站的各项技术成本如何?承付电费企业的信用和经营情况如何?建成后并网情况如何?并网发电后补贴电价的落实情况如何?等等多元风险要素的存在是现实的,是单一企业之力难以控制的。投资风险的不可控性,使得投资结果的不理想成为必然,政策落实的不理想也成为必然。
光伏金融市场要素有待改进。资本的趋利是不择手段的,当财富效应出现的时候资本的进入是争先恐后的。当前,光伏金融市场的不繁荣大致源于这样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舆论并没有形成对光伏产业的正确认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光伏产业有污染、严重的供大于求的错误理解阶段。而事实是,已有国际权威机构明确统计出光伏制造阶段的污染与清洁发电的折算比为2:25年。同时全球光伏现有产能60GW,今年的全球总需求可能达到45GW以上,供需正在加速合理;其二,资本的本质是购买未来,金融产品发行障碍值得探讨。比如现行的金融产品发行规定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发行人必须做到前三年连续赢利,而路人皆知的是前三年光伏产业处于残酷的产业整合之中。能否结合光伏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发行要约才是关键;其三,政策的引导不到位。例如大型社保、养老基金对于有稳定收益的光伏终端市场投资至今无动于衷,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投资分析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国家予以引导的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和一些投资专家聊到解决之道时,每每归于:中国的事儿不好办。笔者以为,面对光伏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不应止步于此。完全市场化产业的问题,市场解决为主;非完全市场化产业的问题,政策应当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光伏产业是非完全市场化产业,政策落实的不到位问题,还要靠更加细化的政策去解决。好在以上问题都不是现行产业环境下不可逾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光伏政策的落地过程。加速这一过程,国家的作用不可或缺。具体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