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亚洲市场取代欧洲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
3月25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孙广彬在Intersolar China 2014研讨会上表示,2013年亚洲市场出口额占比达到近50%,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2014年1-2月,亚洲市场的权重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新兴市场的突然繁荣,一些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并计划扩大产能。与此同时,国内多数专业人士对亚洲市场的前景持有乐观态度。
然而,在新兴市场突然发力的背后却蕴藏着后劲不足的隐患。
由于日本补贴政策调整、土地价格上升;印度融资成本高昂、缺乏强制规则、政府换届;菲律宾需求十分有限;以及韩国本土厂商供应充足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光伏市场的持续繁荣令人怀疑。
日本、印度带动亚洲繁荣
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受益于亚洲市场的突然爆发,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阿特斯第二季度出货量455MW,其中36%的产品出口至日本,虽然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中,该公司在日本市场的出口量分别下降至29.5%和19.7%,但从全年看,亚洲市场仍然取代欧洲成为阿特斯的最大出口地。
与阿特斯经历的市场变迁类似,去年,几乎所有中国光伏制造商的亚洲市场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孙广彬表示,2013年至2014年2月,亚洲市场已取代欧洲成为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欧洲市场的份额从榜首跌至第三,位于非洲之后。
孙广彬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至亚洲市场的金额为55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金额的44.78%,比2012年上升124.32%;2014年1-2月出口额近12亿美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2.39%,同比上升80.91%。(编辑 王世玲)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格局变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日本。
在经历了2011年地震和海啸后关闭了部分核设施并引发了电力短缺后,日本一直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技术,日本政府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电价补贴政策以刺激太阳能需求增长,其实施的积极政策连同欧洲欠缺吸引力的太阳能鼓励政策,将日本推上了全球太阳能市场第二的宝座。
2013年,日本新建7.5GW的各类光伏电站,其中54%来自进口,中国因此获得了30亿美元的收入,从而在这一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上升了212.44%。而在2012年,日本太阳能电站安装量仅为2.5GW。
如今,日本最大的光伏电站位于鹿儿岛,装机容量70MW,使用日本京瓷公司的光伏电池,2014年一座规模更大的80MW电站将打破这一纪录。
日本光伏市场去年的强劲表现部分源于其较高的太阳能电力市场价格,日本的太阳能收购电价比中国平均高出1倍。“较高的太阳能电价是主要驱动因素。”日本RTS公司经理lzumi kaizuk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0千伏以下系统的电价为人民币(6.2172, 0.0050, 0.08%)2.3元/千瓦时,10千伏以上为2.18元/千瓦时。”
由于日本本土制造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球太阳能光伏设备供应商已逐渐远离欧洲而转向日本。
与太阳能产业在日本的稳健扩张相比,在2013年,欧洲光伏设备安装总量同比下降了61.98%。业内人士的观点趋于一致:欧洲持续减少电价补贴并削减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时引入的反倾销关税导致许多供应商被迫转变销售市场。
为了转向更加充裕、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格局,印度政府决心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比重。印度能源政策的调整促使太阳能发电在2012年和2013年猛增。
2013年,印度成为中国在亚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厂商的出口金额同比上升175.16%,达到5.7亿美元。
“印度能源消耗量世界第四,去年缺电70亿度,92%的燃煤发电造成严重污染。”印度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madhavan nampoothiri说:“2012至2014年3月印度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2.2GW,而此前几乎没有光伏电站。”
事实上,印度的光照资源极为丰富,madhavan nampoothiri援引官方数据显示,印度大多数地区的晴天数超过300天,光照强度是德国的1倍。
但尽管一口气建设了2.2GW光伏电站,印度的太阳能装机比例仅占总装机的1%,并且70%集中于Gujarat和Rajasthan。据悉,Madhya Pradesh是其下一个光伏电站的集中安装地。madhavan nampoothiri预测,至2022年,印度的潜在安装量可达到34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