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变革之战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光伏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能源之战略进攻、新能源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传统能源之战略保守、新能源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新能源之战略反攻、传统能源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
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国能源变革的“流年”来;然而给革命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第一阶段,可以名之曰传统能源之战略进攻、新能源之战略防御的时期。此阶段目前基本完结。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中国刚刚起步,大部分人对光伏是什么还是陌生的,提起太阳能想到的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光伏产品的成本还很高,一般人和企业都是无法接受的,发电成本大约是水电、火电的3-4倍。由于用电成本的巨大差异,光伏对于普通客户缺乏吸引力,基本没有商业投资价值。传统能源牢牢占据了庞大的能源市场份额。
而新能源能够拿到的市场只能是电网目前无法覆盖也不愿意去投入的西部无电地区、山区、海岛。在这些无电地区,光伏离网系统成为自然而然的最佳选择。相对于柴油发电机,光伏具有节约燃料运输和存储成本,便于移动携带的天然优势。
光伏的另一个市场是市政形象工程、科研航天工程。这些领域,投资回报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项目的示范性、样板性和宣传作用。显然,在这一阶段,光伏是非常小众的。更为严峻的是,传统能源的利益集团完全掌控了国家能源管理体系,它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组织力量,给新能源进入市场制造障碍,阻止光伏并网,阻挠光伏电站项目的审批,减缓政府企图补贴光伏的任何努力。传统能源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采取在政策上阻挠,在并网上扼制,在市场上围剿的绝杀战略。光伏只能在传统能源的政策缝隙中顽强生存,尽量避免正面交锋,只能谋求在海外发展。天无绝人之路。
传统能源在国内铁桶一块,国外鞭长莫及。2000年德国率先实施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法(FIT),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欧洲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让中国光伏绝处逢春,迅速成长壮大。
在此阶段的末期,中国光伏试图在传统能源比较薄弱、阳光资源充足、土地廉价的西部打开一道缺口,在青海、甘肃、内蒙等地区建设大型的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本来就极不均衡,全国可开发水力/煤炭资源的八成分布在西部,西部日照充足,然而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连自己的水电都消耗不完,如何消纳光伏发电?
只有依赖远距离西电东送。建设周期长,投资庞大,传输线损巨大,远水难解近渴。问题的直接后果是西部电站三成目前仍没能并网,并上网也无法保证足额发电,弃光弃风现象严重。在这个问题被暴露后,中国光伏的发展战略从集中式地面电站调整为分布式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