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伏组件提供商转向太阳能发电企业,既迫于国内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市场严重萎缩的外在压力,也是英利圆‘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太阳能’这一梦想的必然选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说。
去年8月,集团围绕“一个思想”“两个战场”打响了“大决战”,确定了2013—2017年投资千亿元,在国内开发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15—17吉瓦,力争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全球除欧美市场,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进入前十名的目标。
战略选择背后,是成竹在胸的技术自信。董事长苗连生说:“用我们自己生产的光伏组件建太阳能电站,会使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如今,公司的多晶组件成本已下降至3元/瓦左右,与2012年相比降幅超过30%,全球性价比最高。这使英利品牌获得全球客户认可,使公司在欧美“双反”和光伏行业惨烈调整的背景下,领跑光伏行业。
在光伏寒冬中,公司之所以能实现逆势上扬、弯道超车,来源于不间断地技术创新、全员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公司开始向光伏下游进军,转型升级成果初现。
在光伏行业寒流不断、同行纷纷转营他业的大背景下,公司反其道而行之,投入巨资筹建两大国家级实验室,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两大国家级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逐步构建起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英利员工的革新、发明、创造正是英利控质量、降成本,决胜下游的利器。
截至目前英利累计申请专利1459项,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等8项。实践证明,只有不间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带来不间断的成本下降。
公司 “熊猫”N型单晶高效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率达到了20.5%,比普通电池片高出2个多百分点,成本却比同类公司降低30%以上。特别是在当前光伏产品同质化较高的情况下,高效电池产品意味着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也就更强。
2013年,公司加大对电站的开发,大力拓展利润丰厚、收益稳定的下游电站业务,拿下全球最大的地面电站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地面电站项目,与大型国企同煤集团、中核汇能等合作开发地面电站。据了解,公司电站开发储备量已经超过1吉瓦。
国家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内市场应势启动,2013年,中国首次击败日本、美国、德国,跃居世界光伏市场首位。2014年,公司在巩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将重点开发中国、日本、北美等新兴市场,力争出货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公司开辟新战场的先锋,也是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