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竞争方式,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其核心竞争方式与传统能源相反,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汉能开始了对全球薄膜技术的整合行动,并陆续完成了对全球三家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的收购。
2012年9月25日,汉能收购德国Q-CELLS子公司、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该企业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2013年1月9日,汉能完成对美国企业MiaSol的并购,使汉能获得全球转化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2013年7月25日,汉能再次成功并购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
汉能对外宣称,对GSE的并购使汉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的公司,同时也标志着汉能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占据了
薄膜光伏技术的最前沿。通过三次逆势的技术并购,汉能目前已掌握非晶硅-锗、非晶硅-纳米硅、铜铟镓硒等7条薄膜技术路线。
业界的疑问在于,跨国的技术并购历来艰难,而一年三个,汉能何以如此“轻松”,并购的巨资又如何解决?
李河君表示还是因为抓住了市场下行的一个关键点,得以用最实惠的价格获得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对三家公司的并购,我们付出的资金其实不到最初议价的1/8,非常实惠,如果再晚一些去买,肯定不止那个数。”
“抄底”开始前,汉能组织专家筛选了欧美、日本等总共700多家太阳能企业,并从中筛选出技术领先公司,“我们列出了一个表,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具体的技术路线优势是什么,并购成功几率有多大。”
汉能最早接触是美国企业MiaSol。这是美国硅谷光伏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过去10年,华尔街颇具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等风投向这家公司投资了近6亿美元,公司估值在20亿美元左右。其薄膜光伏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研发转化率最高达到18.1%。MiaSol的目标是在2014年将量产转化率提高至17%以上,并将其生产成本降低至0.5美元/瓦。
早在并购成功前一年,汉能便通过中介机构找到了MiaSol,希望能够与后者合作。稍显尴尬的是,在第一次接触过程中,MiaSol的CEO连办公室的门都没让李河君进去。MiaSol张口要价12亿美元,这个价格超过了汉能的预期。汉能于是立马转攻德国的Solibro,并很快将其收入囊中。
产业持续下潜,一些薄膜技术公司已经很难获得晶硅母公司的资金支持,面临倒闭;另一方面,部分独立的薄膜技术公司也因市场波动而“断炊”。2012年下半年,也就在汉能把Solibro的并购款付掉不到两个月,MiaSol突然主动找到汉能商谈并购事宜。彼时,投资人约翰-杜尔刚开除了原来的CEO,“他可能意识到第一个CEO对汉能不太礼貌,这次想跟汉能真心谈。”
何以出现这样大的态度反差?约翰-杜尔告诉李河君,除了产业低谷的市场挤压,美国大量的页岩气开发也对太阳能企业形成冲击,而他将MiaSol卖给汉能有两个原因:汉能已经收购了德国的Solibro,也有能力并购MiaSol,且双方都想把新能源做起来;杜尔的团队在做了一番调研后认为,全球只有汉能才能把它的技术产业化。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