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说”是否靠谱
听到记者的询问,了解光伏设备买卖的行内人士苏女士觉得“很奇怪”。“按道理说,不会产生这么多坏账。”2月19日,苏女士在和记者交流时坦言,“去年,光伏企业的形势还不错。就我了解的情况,中部省份的一家光伏激光切割设备商就卖出了数家硅片企业不少设备产品。”
“是吗?真的这样说?”2月17日,当记者将坏账的说法讲述给上述沿海光伏企业的管理层人士时,他明确表示了“否认”,“在我个人看来,如果站在整体光伏业及银行业的角度看,根本没这么严重。一方面,相比于2012年,2013年6月光伏企业结束了近年来最大的外部利空—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案后,行业整体出现触底反弹的势头,同时,在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扶持政策刺激下,需求也逐渐有所起色,从这个角度看,出现由光伏引起的大规模银行坏账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一方面,从行业前十位的企业情况看,如果要寻求融资,银行的贷款只是占其中的一部分,只要不激进,且考虑还债能力的前提下,量都不会太大。”上述管理层人士表示,“而且,假如这家企业是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发债或募资的形式,获取融资。”
他还对记者透露,站在他所能了解的层面,银行要贷下一轮贷款给这家企业的前提是“还清利息”或“还清旧账”,“如果不这样,银行往往考虑再三,或最终也不会贷款给你”。
江苏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对记者透露,保利协鑫和多家银行的沟通“很融洽”,且没有在贷款上“阻扰企业的融资”。
“有的时候,比如我们想要收购或进一步拓展业务,多家银行会联合起来,组建银团来找公司,提供融资上的帮助。”吕锦标介绍,“实际上,银行很看好我们企业。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公司的增长数据:2013年多晶硅的出货量提升了35%,硅片甚至提升了60%。因此,我个人的体验是,保利协鑫和银行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如果非要说造成‘银行坏账’,可能是一些破产重组、资不抵债的一些企业造成的。但站在整个光伏业的角度看,这样的比例并不高。”吕锦标对本报记者分析。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说,过去几年,光伏业迅猛增长,不乏一些企业“头脑发热”,进而过度发展的情况。“然而,整体上看,不能否认光伏企业的努力,且破产的企业还不足以对银行造成大规模整体的冲击。”林伯强说,“银行不是‘傻子’,会放任风险不管?”
与上述乐观的说法不同,江苏省光伏协会秘书长许瑞林对媒体称,2011年上半年,扩张产能集中投产后,全行业很快陷入恶性价格战,并在2012年引发美国、欧盟的“双反”。
他还对媒体说,光伏行业贷款扩张产能后,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连续5个季度亏损,“到2013年年底,行业内龙头企业的负债率在80%至85%之间,个别企业达到90%以上”。
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交通银行也称,传统不良贷款多发领域的风险暴露依然较为明显。
“首先,除‘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外,以钢贸商等特定行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也增长较快。其次,部分行业的风险将会继续显现。”这份报告“点”到了光伏、机械设备制造、造船和航运等行业的名字,“由于这些行业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已经有企业出现大幅亏损和经营困难的现象。”
报告还分析,贷款风险开始出现向上下游的传统强势企业扩散的趋势,“随着某些行业(如航运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企业开始受到波及”。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