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阿里将推出一款名为定期宝的金融产品,年回报率或达10%;投资方向是光伏电站;阿里近期在与某大型光伏电站投资及运营商洽谈,期望将光伏电站资产金融证券化……”春节前,一则关于阿里巴巴将投资光伏产业的消息被传得有模有样,当天这一消息还刺激了A股市场的太阳能光伏板块各股逆势平均上涨2.77%。
尽管对这一传闻,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第二天就否认了”,但正是这则传闻让沉寂了半年之久的光伏产业一下重回公众视野——光伏产业现在怎么样了?
“回暖”了吗?
福建泉州的阳光大地新能源有限公司最近计划增加两条新生产线。公司董事长许新湖说,企业前两年投产的产能分别为150兆瓦和350兆瓦的两条生产线,目前均24小时满负荷生产,而企业未来一年的订单已全部排满。所以,公司计划再投产两条生产线,使年产能达到1000兆瓦。不仅是阳光大地这样的中小企业在积极扩产,为减少亏损纷纷减产的大型光伏企业也在先后恢复生产。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前13家光伏组件厂国内出货比率超过70%,海外出口超过65%。国内光伏似乎正在“回暖”。
去年,国内光伏产业经历产能过剩、产业链企业资金链断裂、欧盟“双反”等一系列事件,整个行业大受打击。不过此后,随着向欧盟出口的最低限价确定,欧盟取消针对出口企业的惩罚性关税,行业进入了触底反弹阶段;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行业扶持政策;日本等地光伏产品需求上升等利好消息也接踵而来。
多家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在长达接近5个季度的大幅亏损后,利润一栏首次出现了正数。如海外上市的英利当季净亏损从前年同期的1.62亿美元收窄至3850万美元,阿斯特则实现盈利2769万美元;表现最为突出的晶科去年二季度即宣布盈利,三季度净利润更达到了1.03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由前年三季度的5.8%上升至去年三季度的22.3%。光伏企业业绩回升也吸引了基金主流机构纷纷提前建仓。易方达、华商、工银瑞信等公募在去年二季度就开始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