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在中国的发展
光伏是光生伏特(Photovoltaic)之简称,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是可再生新能源,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的战略产业。光伏在中国开始真正引起国人关注,是从2005年尚德成功在美上市为标志的。施正荣当年以149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在它的示范创富效应下,大批投资者认识并涌入了光伏行业。随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007年我国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至今,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70%。
光伏产业是我国唯一一个凭借自身发展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赶超并引领世界同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呈现出“知名品牌绽放、主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品成本在十年里获得了快速的下降,从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现在每瓦0.7美元,光伏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与天然气持平,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逼近现实。中国让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前了至少5年,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光伏的巨大贡献。
由于国内光伏市场迟缓,光伏产品的80%都需出口到海外。受2010年开始的欧债危机影响,各国削减补贴,海外市场开始疲软。更为严重的的是,欧美各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海外市场受到极大打压。就这样,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政策滞后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似荼的光伏产业急速坠入严冬。产品价格暴跌,全行业性亏损。2013年,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尚德宣布破产。它标志着中国光伏行业大规模的洗牌整合,重量级的产能淘汰已经开始。
长期制约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政策滞后。政策滞后体现在:并网难、审批难、补贴难。为打破欧美设置的双反贸易壁垒,启动内需,吸纳产能,中国从2012年末开始,国家电网、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包括光伏补贴、发电并网、项目备案、电费结算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光伏行业才算又看到一线生机。
伴随光伏在中国的兴衰,光伏必亡论和是光伏速胜论一直在交替唱着主角。早期是必亡论居首,认为光伏没有希望,发电功率密度太低,电网不可能给并网,国家没钱去补贴支持。追随尚德,整个行业都会全军覆没。后期是速胜论领先,认为政策已经完全到位,大家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继续扩张产能,一举拿下传统能源的半壁江山。这两种论调都是非常有害的,和十分错误的。我们在这里要对它们进行彻底地剖析,坚决地回击。(作者:和海一样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