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决定从12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出口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欧盟的平均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税率将高达47.6%。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欧盟双反制裁正式执行,意味着价格承诺94家企业之外的光伏制造企业将基本挥别欧洲市场,所幸去年以来中国出口欧盟市场的光伏产品份额已开始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进口多晶硅倾销形势也在加剧,通过加工贸易形式进入我国的多晶硅比例居高不下。据相关企业披露,多晶硅或将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以减轻国内多晶硅厂商的压力。
此前披露的价格承诺企业名单显示,英利、尚德、赛维等94家国内大中型光伏制造企业均在名单之列。而根据欧委会声明,征税措施只适用于未参加“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意味着大约三成的光伏企业将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即便是中国企业承诺的最低价格在欧盟市场已不存在价格优势,更多的是依靠品牌效应。若被征收惩罚性关税,那意味着相关企业将彻底失去欧盟市场。
浙江一家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小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欧委会开征“双反税”,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自去年起公司已经将业务重心转移至日本和澳大利亚,欧盟市场份额从原来的60%以上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0%,不至于像当地有些企业彻底无路可走。然而随着国家提高光伏制造业准入门槛,未来中小光伏企业的日子仍然不容乐观。
上月底,欧委会宣布对华光伏玻璃产品反倾销初步裁决,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在17.1-42.1%,标志着刚有所缓和的中欧光伏贸易关系再度紧张。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该案案值和影响力均较为有限,但这一案件说明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将“没完没了”。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针对欧盟多晶硅反补贴调查也正在进行中,记者从国内多晶硅龙头制造企业获悉,目前超过75%的进口多晶硅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倾销形势仍然严峻,对国内刚复产的多晶硅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目前多家企业已向商务部提议将多晶硅列入加工贸易类禁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