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36家A股太阳能发电概念股三季度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4倍,而2012年,上述3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为亏损2.65亿元。
“主要是基于政策利好预期的考虑。光伏行业的未来说到底还是终端,在国内目前产能存在过剩的情况下,丝毫的政策刺激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但从以往情况看,都缺乏持久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以及生产成本问题都会导致后期市场走低。”据行业相关人士称,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年光伏装机量平均达到10GW,随后相关示范区项目、电价补贴等政策陆续出台,市场迅速出现抢装热潮。
但在张光春看来,政策出台的后续负面效应也将随之浮现。据悉,日前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各省光伏发电规模预方案中,对分布式光伏预计为7.6GW,集中式光伏预计为4.2GW,低于企业预期的新增装机容量。“按照目前的情况,明年2、3月份如果还是这种情况,那下面投资电站的人会很惨,政策基本也清楚了,材料成本也提高了,谁还敢投呢?”张光春如是说。在张看来,由于预期兑现,过剩产能部分释放后,缺乏实际需求支撑的终端市场终究会重新低迷下来。
电站质量风险潜行
令张光春担忧的是,迅速回暖的光伏市场很可能暗含诸多风险。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将是产品质量问题。“现在大小光伏项目一窝蜂的上,部分小的环节生产企业,基于订单交付的压力,在材料质量的把控上势必会出现疏漏,这很可能导致下游诸如电站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据悉,目前国内光伏组件的性能存在较多问题,有些地方的光伏组件甚至出现了自燃的情况。
“大快干导致的后果,往往会出现泡沫,而泡沫的后遗症就是产品质量问题,后期因为产品质量而沦为摆设的项目比比皆是。”一位资深行业人士称,光伏产品技术标准要求较高,稍有一点问题,对后期的运营效果就会造成巨大影响。在赶进度的情况下,关键部件的制造上,国内的小型企业普遍都把控不严,这也是光伏行业被国外客户所长期诟病的深层次原因。
“从质量和技术来讲,我国光伏行业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比较粗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谢秉鑫曾如是表达自己对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现状的担忧。在他看来,因为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各相关制定标准的部门在制定标准时站的角度不同,制定的规则也就不一。而制造企业更没有提升标准的积极性,在实践生产中不注重完善自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