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投顾问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率在40%-45%,为消化库存,光伏电站的成立速度加快,目前还出现了光伏电站过剩的苗头。
另外,光伏电池、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7%和35%,远低于75%的标准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
笼罩在产能过剩的阴霾之下,企业难以迈开步伐,也渐添不少“硬伤”。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志文说,国内的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计利润,一再压低价格,一些企业的项目报价比正常水平低15%左右,这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也很难保证工程质量,甚至出现不专业的“民工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处在恶性循环链条上,企业难以为继,而面临破产的企业终究受“资金”之困,资金链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方面,企业“缺钱”受制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贷。陈刚表示,在市场没有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银行全面收贷,民营中小企业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另一方面,因订单不足、利润下降等,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江浙等重点监测地区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5%,这意味着企业已基本无资金可用,如再无订单,企业将无法运转。
化解产能过剩光伏电站不能“只建不用”
“光伏行业这一两年不会有质的变化,产能还是总体过剩。”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成贵向记者表示,为消化库存,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正苦练内功,“勒紧裤腰带”提升竞争力。
光伏业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为此,不少企业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国内很多企业正往产业链的终端走,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建设光伏电站,使用自己的组件和电池片,为产品找到新的出路。”陈志文表示,公司在日本、南非、缅甸和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也在不断开展大型电站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光伏电站的加速建设,产能也在发生转移。“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正逐渐从中上游转移到下游,企业蜂拥转型至下游产业链,光伏电站的过剩也会越来越凸显。”任浩宁分析认为。
业内专家认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根本在于扩大需求,光伏电站的近期“暴涨”,得益于国家对分布式电站的鼓励政策,而政策才刚落地,就出现产能过剩危机,根源是目前的电站是“只建不用”。
集中上马的光伏电站不能成为摆设,吴成贵表示,我国分布式电站发展和使用还存在实际问题,个体家庭接入时,其资质认定、工商发牌、担保贷款等问题都没有解决细则,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政策细则或是操作标准,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确保光伏行业的产能是被“消化”而不是被“转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