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再发新规光伏产业门槛提高
12日工信部发布光伏行业管理的暂行办法—《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其中规定,不符合此规范的企业及项目,其产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促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管理文件接二连三地出台,行业兼并整合风潮势在必行,符合条件的光伏上市公司将因此获益。
新规:提高多晶硅单期产能和组件产能门槛
12日工信部发布光伏行业管理的暂行办法。工信部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公告的《规范》的有效实施,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规范》中对于新上电池片和组件产能的技术要求很高。《规范》中针对存量产能也有具体要求,包括整体规模、产品性能和能量消耗等。产品性能和能量消耗方面的技术要求对行业现状而言并不算高,但针对产能和往年产量规模建立了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
《规范》中还要求多晶硅单期产能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000吨/年和200MWp,去年实际产量达到产能标准的50%,单纯根据产能规模估算相当于分别设置了3.45亿元和7.80亿元的收入门槛。
三大挑战
产品同质化
组件环节受影响大
据了解,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较高、成本差异较大,小规模的晶硅企业往往技术落后而成本处于劣势。在当前18美元/千克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小规模晶硅产能已经被封存,因而对于现有晶硅供给格局而言,《规范》影响不大。但是组件环节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规模门槛能够淘汰一定规模的小组件企业。此外,《意见》中关于控制新上产能方面的政策内容已经在《规范》中有了很好的体现,“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也在《规范》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中山大学光伏专业教授沈辉对记者表示:“整体看,《规范》对新增产能技术要求较高,对于存量产能设立的规模门槛将会推进行业整合,组件环节受影响更大,长期来看,行业将因此更有竞争力。”
价格跌幅
超过销量增幅
此外,光伏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其中行业的市场前景很好,每年规模的递增也很大,许多公司的出货量大幅增加,但价格的跌幅有时完全抵消了容量的增幅,造成了企业销量增加营业额却大幅下降的现象。此外,由于进料价格高出成品销售价格,出现亏损。2012年,不少企业一年的亏损额就超过了净资产。比如一些企业发现多晶硅很赚钱,结果刚把设备订好,多晶硅价格就下跌了90%;感觉切片利润很稳定,可是折腾了一年半载,把设备买到后,切片的市场加工价格从每片9元降到了2元;电池片的加工费更是从每片12元降到了3元以下。不少光伏企业感叹,到底哪个环节才能够挣钱?
补贴价格
随市场跌价
此外,想要拿到装机补贴也不容易。一家光伏企业向记者透露:国家政策很支持光伏行业,但实际上各地执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比如,某项补贴费了三年的劲终于申请到了,补贴价格已经从最开始的每瓦20元,降到了每瓦3元,然后刚装好电站,突然就说取消了。此外电价补贴:从2011年的每度1.15元,到2012年的每度1元,2013年又说在0.75~1元之间。
此外,与其他行业类似,光伏企业给了货也常常拿不到钱。“现在国内光伏电站订单多了,往往也是要压货,账期短则6个月,多的两年也拿不到钱。”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