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国太阳能出口增量不增收的不利情况仍在延续。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太阳能产品出口量约为8.3亿瓦,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出口额却下降了37.5%。不过,我国太阳能产品的出口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欧洲市场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从70%下降到50%,对印度、日本、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则在不断增长。
我国光伏产业长远发展需提高竞争力
目前,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一些转机,但仍须解决好光伏产品供大于求、部分产能落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产品性价比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超过了40吉瓦,而全球市场是35吉瓦左右。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过剩产能应做到四个“一批”:一是通过加快启动国内的光伏市场消化一批产能,同时规范市场,不能使没有技术竞争力的企业“死灰复燃”;二是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产能,把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扶持壮大;三是加强行业管理,淘汰一批在技术上没有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一些企业向国外转移一批产能。
其次,要汲取经验教训,着眼于光伏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盛之林说,未来企业发展一定要注意规范化、有序化和节奏化,要与市场的发展速度匹配。光伏企业要彻底改变过去只能通过降价提高竞争力的尴尬局面,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同时,国家也应鼓励光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
再次,在巩固外需的基础上扩大内需。一是巩固欧洲、美国等国外传统市场,尽管这些市场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但仍是我国市场的大户。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二是国内市场,要在重视地面电站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分布式发电,并加快研究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进入消费领域。国外、国内市场“双管齐下”才能使我国光伏产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