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需要配套政策的引导和鼓励。而在这方面,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做法。不过,这些做法能否适用于中国环境,并为我所用?
以德国为例,其电价是将以不同方式(火力、太阳能、风力、生物能等)发电的全部成本加总后得出的平均价格,这个价格高于纯火力发电的电价,这相当于政府将部分财政压力转移到了人民身上,而人民为了弥补这一高额电价,就会积极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再将自发电卖电给国家,获得补贴,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这一方式是否适合中国?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认为:“中国电力价格与粮油米面一样属于政府严格调控范畴,原则上很难通过传统电力价格的上涨来提升光伏发电的竞争力。但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发展光伏的目的是什么?像中东这些天然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都要发展太阳能,其目的是什么?欧美日在经济不振的今天还是要勒紧裤腰带发展光伏,其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一笔眼前的经济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率和GDP,更多是考虑脚底下的老祖先留的那点资源还能用多久,这个已经疲倦的地球还能撑多久,这样的蓝天白云还能看多久,多想一想吧,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来换取一个可持续和可预见的未来。”
事实证明,哪里的政策优厚,哪里就会迎来光伏产业的繁荣发展。日本就是一个光伏市场政策稳定且慷慨的国家,其目前仍是全球补贴最优厚的地区,所以这里的光伏发展速度较快。
日本经济、贸易及工业部为安装光伏系统的发电公司提供低息贷款,还为出租屋顶的房屋主人每年补贴10000~20000日元不等的费用。由此可见,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不局限于光伏行业内,而是要形成一个资本、业主和企业等整个产业链都受益的良性经营环境。
其实,中国之前出台的1元/度上网电价与发达国家的激励政策类似,只不过政府没有通过立法的手段解决光伏并网和补贴问题。而德国、日本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的宽松政策环境,这恰是中国政策所不具备的。
而美国政策补贴方向与日本类似,都是注重考虑消费者利益,力图减少业主一次性投资,调动居民安装热。反观中国,中国将政策补贴的重心放在了企业层面,其“金太阳”示范工程、建筑一体化补贴等,确实让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但消费者却对其并不“感冒”。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顾及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及时有效地落实相关政策,而不是让政策成为美丽的花瓶,经看不经用,也不是使其成为少数利益群体的赚钱利器。或许如此,中国光伏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